北京定荣家科技有限公司分享装配式建筑各地相当新动态。装配建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但是很多人都对装配式建筑不太了解,下面就来看一下装配式建筑各地的相当新动态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内蒙古自治区
@正北方网:内蒙古首家绿色三星装配式建筑项目正式落地
3月7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呼铁集团)与内蒙古中朵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朵集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强强联手共同在呼和浩特市打造内蒙古首家绿色三星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朵中心”。这是内蒙古较早落地的大型装配式绿色建筑项目。
据了解,中朵集团积极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湖南远大住工集团等公司组建了内蒙古中朵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朵远大),并于2017年中朵远大在和林县建设了内蒙古较早现代装配式建筑工业园,为在内蒙古推广装配式绿色建筑打下了基础,也成为了内蒙古建筑业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
同时,作为内蒙古首家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标杆性绿色建筑,“中朵中心”项目将由拥有技术专利近300项,充分吸收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 先进理念与技术的中朵远大建造,届时,“中朵中心”将以一张靓丽的绿色城市名片出现呼和浩特市。
浙江省
@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高楼大厦也能“拼装” 湖州大步迈向建筑工业化时代
没有林立的脚手架,没有漫天的扬尘,楼梯、楼板等造房子的“零部件”在工厂生产加工,然后按图纸将配件组装起来,从而做到高楼大厦也能拼装,盖房子像搭积木。乍一听,这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但如今在湖州已逐渐成为现实。
这种在短时间内将房子盖起来的方式,就是时下热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湖州市城市集团今年的“开门红”项目,该集团旗下湖州房总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近期与南浔区旧馆镇人民政府签署了项目投资协议,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旧馆镇临港工业园区。“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新型建筑工业化不仅有利于提升工程质量和速度,而且对于提高建筑节能减排效果,推进湖州建筑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赶超发展意义重大。”记者从湖州市城市集团获悉, 2016年初,湖州出台了《湖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去年为进一步加快推广建筑工业化,全市开始在土地公开出让条件中设置建筑装配化的要求,全年出让土地中明确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设及预制率要求的地块有12宗,总出让土地面积约1110亩,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
虽然湖州之前已经有湖东小学、吴兴实验中学等一些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但中心城市范围内仍无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大多项目构件需外地采购。面对日益增长的建筑工业化部品部件的需求以及无生产基地的矛盾,城市集团联手中建科技集团、南浔城投此次在南浔区旧馆镇临港工业区内共建新型建筑工业化基地,可以说为湖州建筑工业化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13亿元,占地面积约250亩,包括厂房、综合办公楼、研发楼、构件展示库、员工宿舍等。”城市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节能、环保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实践“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力争将基地打造成集pc构件研发制造、商贸经济、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环保产业园区。该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pc构件40万立方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推动湖州绿色建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壮大,推进全市“智能制造”建设,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城市集团日前还以已经落地的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项目为牵引,与浙江大学建筑业科研团队开展了旧馆绿色智慧建筑产业园规划研究,此举拟整合湖州绿色建材和部品部件的生产配套,强化绿色智慧建筑技术在工业化各环节的融合,以及建筑工业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力争实现集设计、生产、安装、验收、运营维护于一体的现代建筑业产业集群。
甘肃省
@天水市政府:天水秦州区召开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推进会
日前,天水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雷鸣主持召开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推进会,听取前一阶段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雷鸣强调,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园区建设质量、做大园区产值总量,打造“甘肃领先、西部前列、国内知名”的装配式产业基地,为做大做强做优秦州区工业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副市长郝文杰,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文玺参加会议。
会上,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王晓彤,甘肃建投天水管理公司总经理张丰川分别就产业园区建设情况作了汇报。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项目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雷鸣指出,秦州区在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中,抢抓各种机遇,积极推动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筹建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在市委、市政府和甘肃建投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园区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雷鸣强调,下一阶段园区建设发展,一要加快对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建设进度,做大秦州的工业总量。要加快对园区总体规划的评审工作。省建投要压茬进行,对厂房、重点项目规划设计的同时,依据总规尽快建设。相关部门要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思路,在引强、引优、引大上继续下功夫,加大和全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大型企业的对接力度,引进更多企业来秦州投资,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全产业链。二要加快项目的申报审批力度,力争在本月底完成各项工作的申报工作,避免出现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问题,持之以恒抓好项目进度。要成立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快完成土地征收任务,全力加快审批进度和建设力度。三要加大技术含量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强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按照技术相当前沿,行业相当前卫的定位,加大园区技术力量的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行业主管部门要依照 相关技术标准,严格把关。要认真研究、分析、探索行业发展方向,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的总体要求,建设综合配套、产园融合、资源共享、服务前列的总构架,加快和完善园区水、电、路、网、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五要坚持时间对表,项目对标,加快制定出项目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市、区两级部门要联促联推,及时做好下情上报工作。尽快制定项目建设的方案、进度和内容,全力加快产业园建设,做大园区产值总量,真正打造成“甘肃领先、西部前列、国内知名”的产业基地。
郝文杰强调,装配式建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产业园区建设对全市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市区两级部门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按照时间节点和要求,积极主动,全力推动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建设。要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积极争取优惠政策支持,把园区建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工业园区。
刘文玺强调,天水市、区直部门要加强衔接,尽快做好编制规划,对区上上报的关于产业园区建设的相关手续要加快审批进度,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时间。园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省建投要加快厂房建设的进度,对双方的合作要进一步深化。
天水市工信、国土、规划相关部门负责人,区直相关部门及相关镇负责人参加会议。
湖北省
@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湖北发布2018年全省勘察设计与建设科技工作要点
近日,湖北省住建厅发布了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业工作要点,现将其中的全省勘察设计与建设科技工作要点刊载如下:
一、工作目标
积极培育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推进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施工图数字化审查试点工作,促进全省勘察设计等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行业科技水平,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扩大标准的有效供给,提高标准的时效性和权威性,组织申报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立项计划30项,批准发布15项;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低能耗标准,县以上城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全省新增建筑节能能力73.5万吨标煤,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1600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发展绿色建筑1200万㎡,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巩固“禁实”成果,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推进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散装水泥供应量6800万吨,预拌混凝土供应量640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供应量110万吨。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按照 关于标准化改革的要求,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快标准的编制步伐,扩大标准的覆盖面,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提高标准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加快在装配式建筑、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污水垃圾处理、建筑与市政维护等重点领域的地方标准编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等积极参与标准编制发布工作,支持一批技术先进、效果明显、社会反映良好的标准上升为 或行业标准。积极培育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探索建立湖北省工程建设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第三方认证公告制度,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分析、实验、论证,确保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不低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继续开展强制性标准宣贯培训与实施监督,抓好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光纤到户、无障碍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标准的实施监督。
2.促进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武汉世界“设计之都”建设,打造勘察设计强省。鼓励开展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支持项目策划、投资与造价咨询、招标代理、项目管理、勘察、设计、监理等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在湖北自贸区率先开展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发展试点,扶持民营勘察设计企业加快发展。推广应用bim技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参加相关地方标准编制,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工程勘察设计创新体系。健全建筑设计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市场,严格落实勘察设计质量终身责任,组织开展施工图数字化审查试点示范,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指导宜昌市开展监理企业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工作试点,推进工程监理行业改革发展。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组织开展湖北省2017版计价定额宣贯,定期做好建筑工程造价指数及人工成本信息数据采集、测算发布工作。
3.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开展湖北省科技创新现状调查和建设科技专项规划编制,完善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聚焦“住、治、服”中心工作,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进城镇体系规划与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老旧小区改造与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与村庄环境整治、村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管执法与数字化城管、市容环境卫生治理,住房保障与房屋安全鉴定、物业服务和管理。通过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建筑节能集成技术、绿色生态建筑技术、安全适用保温材料和绿色建材,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继续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支持企业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试点示范。
4.推进绿色建筑扩面提质。深入推进 和省绿色建筑行动,进一步完善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行政监管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继续组织开展省级绿色生态城区示范、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和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示范。鼓励开展绿色建筑咨询服务,规范实施绿色建筑第三方评价标识,促进高品质绿色建筑发展;完善绿色建筑省级认定办法,逐步将绿色建筑标准由推广应用转变为强制实施。加快推进《湖北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与工程验收标准》实施,要求县以上城区新建建筑原则上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5.推进建筑能效水平提升。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现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优先采用更高技术要求的地方标准。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统筹推进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强对高层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从标准、设计、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提高太阳能热水普及率和浅层地能建筑应用率,提升应用水平。结合《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力度。落实建筑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开展建筑能耗统计;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指导公共建筑按节能方式运行,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对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节能专项论证制度。鼓励新建高校、医院按“绿色学校”、“绿色医院”标准建设。
6.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巩固县以上城区和重点镇“禁实”成果,稳步推进乡镇“禁实”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建立健全绿色建材评价标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管理与推广应用制度,实行第三方机构评价标识,引导建材行业的转型发展和建材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调发展。鼓励新建建筑使用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逐步提高预拌混凝土(砂浆)绿色生产星级水平。加强新型墙材及节能保温材料在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对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产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7.强化建筑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与市场监管。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全省建筑节能2018年度工作目标逐级分解到市州和县(市、区),并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领导责任。强化新建建筑节能闭合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及产品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制度,通过省市县三级巡查、抽查和督查,实施建筑节能“专项设计、专项审查、专项施工、专项监理、专项监督、专项验收”等制度,确保建筑节能强制性政策要求和强制性技术标准得到全面执行。严格节能设计变更管理,执行节能材料进场复检和节能分部分项工程专项验收制度,确保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根据《省住建厅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有关工作要求,以建设项目为依托,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型墙体材料认定产品的专项督查或综合检查,同步核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资质条件、市场行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8.做好建筑抗震和防灾减灾工作。继续开展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计管理,监督实施新修订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严格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加强农房抗震技术指导,提高农房抗震水平。认真贯彻《湖北省消防安全责任规定》,加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监督, 消防设计安全隐患。
企业
@环球网:华为邵洋:如何在三年内打造中国智能家居第一生态
“今年是华为智能家居发展的关键一年,华为将在渠道开放、标准协议的建设和推广、连接和入口终端打造、云能力建设四方面发力,联合合作伙伴全面推动hilink生态建设。”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在 举行的中 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表示。
作为全球三大消费电子展会之一,2018awe(中 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家电及电子产业巨头,在智能家居产业频频发力的华为,此次也在awe展上亮相,并展出了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技术的荣耀分布式路由器,以及与生态合作伙伴合力打造的智能家居产品。
作为传统手机通讯厂商的华为,在谈及到为何发力智能家居时,邵洋表示,目前为止我们所谈及到的智能家居实际上在技术上并没有一个质的飞跃,大部分停留在少数的即刻使用,没有深入到千家万户。因为靠家电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真正产生生命,而跨界提供了使其运转的驱动力。
“通过家电市场与手机市场的结合,我们发现会有三方面产生改变:第一,使连接变得更加容易。大多数家电用品没有屏幕,在没有屏幕的情况下连接网络本身是不太容易的事情;第二,使控制变得更加容易。通过手机app触控、或是通过语音和视觉控制类方式控制家电,这些方式实际上是在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化设备包括平板、穿戴、音响这样的设备上来操作的;第三,支持能力上的改变。让电饭煲学习如何煲汤,或者让扫地机下载相当新的清洁扫地程序,这个知识能力通过手机或者是移动互联网才能够实现,基于以上这三点,是华为进入智能家居主要的考虑。”邵洋介绍道。
那么,华为在此充当的角色是什么呢?
邵洋告诉记者,做事情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边界。华为要打造的是真正开放、有约束的体系。
邵洋回忆他在2016年第一次参加awe,主持人在开场时将华为比作“一匹狼”来到了会场,在场的其他展商充满了疑惑:“你来干什么?”“你是做电视机还是扫地机器人的?”“你是要来跟我们抢生意吗?”对此,邵洋表示,华为的功能是桥梁、是纽带,连接万物。类似于路由器、手机、平板这样设备,实际上是为家电做增持,而不是抢生意,这是华为与合作伙伴非常重要的约定,也是大家可以深入进行开放合作的前提。
“对于很多厂家来说,大家渴望得到手机的能力,但是不希望被占有,所以华为hilink是开放式解决平台,并且以一种比较开放自由的方式,帮助大家实现智能化这一步,通过自我约束的机制而不是通过资本控制方式来操作。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是开放多个同类品牌,用这样的方式让用户拥有真正的自主选择权利。” 邵洋说,智能家居在技术创新上一定是不断前进的,做家电华为不是科班出身。但华为擅长的是与消费者沟通。
“我们一直在讲c2m,你如何把c的需求带给生产厂家,大家一起来制定新的智能性创新,再反哺回消费者,这是华为可以推动这个产业不断前行的优势所在。” 邵洋表示。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华为通过hilink生态战略规划,已经建立了以华为路由器为核心的智能家居生态平台,并开放hilink sdk、lite os源码以及智能家居云,与开发者、硬件厂商、云服务提供商共建智能家居生态。截至目前,华为智能家居生态hilink平台已经积累2000多万用户,接入30多个品类,与100多个伙伴合作、覆盖200多款产品,预计今年覆盖产品品类还将更多、更丰富。
2018awe期间,华为还召开了面向智能家居合作伙伴的生态论坛。论坛上,华为宣布将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百亿计划”,以“高速成长的华为”为核心,借助华为作为业内 全面布局云、端、芯的技术优势,为用户构建全场景的智慧生活,在to b和和to c两个层面同时发力,通过 开放华为技术、销售以及品牌能力,助力完成2018年百亿流水目标,力争三年打造中国智能家居第一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