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决定了人的寿命长短
健康长寿,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追求和研究的方向。而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与丰富,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一些小秘诀就更关注与执着。那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呢?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健康吃喝,好好运动是不是就够了呢?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压力激·素”会损伤身体。
这组数据我想有部分人看着是很懵的,因为一些学术术语有时候真的会难以理解。什么是心理平衡作用?是不是就是字面的意思,与心理问题有关的呢,压力激·素又是什么?下面简单粗暴的说一下。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黄帝内经》也曾说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
还有来源于民间的智慧流传的《莫生气》:“人生就像一场戏,今世有缘才相聚。相处一处不容易,人人应该去珍惜。世上万物般般有,哪能件件如我意。为了小事发脾气,回想起来又何必。他人气我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生气伤肝又伤脾,促人衰老又生疾。看病花钱又受罪,还说气病治非易。”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看着以上的内容,对于“压力激·素”我想是能理解的了。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人在快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多的分泌快乐的“益性激·素”,减少“压力激·素”呢?
自身要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勤于思考,确定好一个目标,一个人的目标感很明确的话对其健康也是有益的。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决定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你自己想一下,如果你目标明确了,有了追求,人就会充满正能量,有信仰,心态就会很好,心态的好坏也决定着成与败,一个人的心态好,那么他就是成功的,他会成功了,身心就会愉悦,生理状况就会变好。
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因为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在这儿想说一下,助人为乐,利人利己,所以希望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别人也确实是在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帮助吧!
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积20年的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他们说,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人际关系不仅包括和朋友的关系,还包括和家人的关系。因此,家庭和睦、与朋友相处愉快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动物的肝脏切除后,将原本应当是进入肝脏的门静脉和腹部大动脉直接相通,心脏就立刻胀大而静脉血淤积,动物很快就死亡了,可见肝对血循环量的调节作用是多么重要。情绪不爽、生气郁闷的时候,也会影响肝的疏泄,而出现肝和肝经气滞血结的情况。
郝万山教授说:“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嘿,只要我们把控好情绪这个关,我们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看到这儿,我看你们还敢生气不,不生气就不生病。一辈辈积攒下来的智慧不是开玩笑的,《莫生气》幽默诗歌还是要去了解了解下的。
还有就是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这养生常识一直不被大家重视,希望这次的文章能让大家重视起来,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这是历代各个门派的养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宝。你看那些个武侠剧,哪个不是受伤了就静静的打坐,不受伤的有的也打坐,只为武功能精进点(这点是小编贫了,但是只想让你们重视起来)。所以心静不仅仅是自然凉,还会自然康(健康)。
祝大家都能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每天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湖州金钟铠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hzjzk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