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的剂量
消毒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间两方面。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是指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时间也使消-毒效果降低。当然,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
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的种类不同,对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另外微生物的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微生物的抵抗力越强、污染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
温度的影响
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他各种消-毒方法亦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论在物理消-毒还是化消毒剂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关于温度变化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的程度,往往随消-毒方法、药-物及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可温度系数来表示。
相对温度 消-毒环境相对湿度对气体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响的影响十分明显,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导致消-毒失败。室内空气甲醛熏蒸消-毒的相对湿度应为80-90%,小型环氧乙烷消-毒处理的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大型消-毒(>0.15立方米)为 50%-80%。另外紫外线在相对湿度为60%以下杀菌力较强,在80%-90% 时杀菌力下降30%-40%,因为相对湿度增高回影响紫外线的穿透力。
酸碱度(ph值)
酸碱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某些消-毒方法的效果。一方面是ph值对消毒剂本身的影响会降低或提高消毒剂的活性;另一方面是ph值对微生物的影响。如戊二醛在ph值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而次氯酸盐溶液ph值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却逐渐下降;洗必泰、季铵盐类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