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自费出书
提供全套出版流程服务:封面设计、排版、编审、校对、出版、发行。团队有资深封面设计师3名、专业编辑8名、图书策划3名,市场发行专员3名,全程保障您的稿件顺利出版发行。本机构出版性价比高,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但出版质量有保障,欢迎广大作者咨询。
出版物的发行构成要素,主要分为3类,1、出版物的发行者。2、出版物。3、出版物消费者,我先阐述下出版物的发行者,其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出版单位。出版单位作为出版物商品的生产者、发起者、推动者,是整个发行活动的起点。它决定了市场上发行的出版物的质量、种类和数量。而出版物发行商是用商品流通等市场法伤将出版物推向市场,面对终端,使各类出版物能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有依法成立的法人单位,也有经批准的个体工商户。接下来,便是出版发行的客体——出版物,其中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以及电子书版务。当然未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如内部参考资料、内部报刊、纪念文集等是不可进入出版物市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构成主题就是出版物的消费者,这是发行的终端,而出版物流入终端也有很多的途径,如购买、租赁、设立图书馆,书报刊的成为读者,而购买出版物的单位和顾客都是顾客。
很多内容提供商并没有完整的版权,这也客观上造成了电子书阅读器版权采购难题。另外,终端厂商缺乏对版权的保护手段,难于获得内容提供商认可。中国互联网盗版内容泛滥,严重打击了出版商、发行平台运营商的积极性。但内容业界不能被动挨打,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行为应该制定不同的内容运营策略,同时增加内容增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免费冲击下能够借助创新广告等形式获得收益,让盗版行为只能拷贝内容,但不能拷贝服务体验、用户体验。数字出版已经走向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时代。
供求失衡,供给远大于需求。改革开放后,随着出版社数量的增加、出版生产能力的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物供不应求的局面得以改观,出版物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整个图书出版行业的图书库存逐渐增多。特别在进入21世纪后,整个行业每年的库存量达到当年总生产量的60%以上,尤其到2005年,图书的库存量达到42.48亿册,价值482.92亿元,在数量和金额上分别占生产总量的65.70%和76.38%,在金额上与该年度图书的纯销售量(直接销售到读者手中的出版物总价值)493.33亿元几乎持平。到2008年库存量进一步上升。图书库存量的过快增长使每年生产的大批图书积压在库房里,不能顺利地通过市场实现消费,集中反映出了我国出版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状况。从前文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社组织沿着企业化、集团化、股份制的发展道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目前我国的出版社组织结构在整体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仍有差距,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下,我国的出版社组织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10年底,我国将完成中央党政部门在京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以及所有地方的出版集团、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一部分还要完成股份制改造任务,在转制、脱钩之后进一步推动产业集中和企业重组,组建中国出版的旗舰。[注释]可见,除了少部分公益性出版组织,我国的大部分出版社面临转企改制的任务,这一过程必然要求出版社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版所有权和出版权、经营权的分离,是通过出版企业法人财产权这个中介实现的。首先,政府和出版企业董事会之间通过所有权的信托关系,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出版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然后,通过董事会与出版和经营层的授予关系,实现董事会与出版层和经营层之间的控制权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出版企业所有权同出版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出版企业的所有权、出版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出版企业内就形成了三个主要体系:一是以董事会为主的所有权决策体系,二是以总编辑为首的出版权执行体系,三是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权执行体系。出版企业的治理结构需要围绕这三种权利和三个体系进行。图书营销在中国,总体是线下推广为主,像畅销书营销的老三样:新书发布会、签名售书、图书评论长期消耗着营销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时常事倍功半,网上营销还不能极致性的应用,这种危险无疑会在新媒体时代的丛林中迷失方向。随着新媒体几何倍数的增长,我们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不止是市场营销人员,也包括公司,者,学界和媒体,都应该审视社会性媒体,并做为一个严肃的商业和文化现象来看待。新媒体的发展,社会影响力营销逐渐形成一种强劲趋势,图书社群营销正是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巨大传播效应,在广阔的利基市场引导需求,这也将成为各出版机构营销竞争的制胜秘诀。当全国出版企业都采用某一两家的数字出版系统以后,比如电子书领域,大家的生产模式基本趋同,加之内容同质化的问题等原因,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丰富多于的阅读需求。电子书只能带来一段时期的虚假成功,无法给出版企业带来持久的战略优势。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初期,大家花费一定的代价采用同质化运营模式不可避免,对于行业探索也不无益处,但随着行业的成熟,出版企业的人员,模式不断契合,对行业逐渐清晰,明朗时,需要更高一层的思考和战略部署,从而将自身的资源转化成为驱动能力。
图书的结构部件:
(一)必备部件
1.封面——面封,印书名(有副书名的一般应印上)、作者名(及译者名)和出版者名,多卷书要印卷次。
底封,印上书好及其条码和定价。
书脊,(若宽度大于等于5毫米)印上主书名和出版者名,空间允许印上作者名,多卷书的书脊印该书的总名称、分卷号和出版者名,但不列分卷名称。
封二和封三,一般保持空白,也可根据整体设计需要设置一些文字或装饰图案。
2.主书名页——一般采用比封面薄而比正文书页厚的纸张单独印制,属单页型书页
扉页,提供有关图书的书名、作者和出版者的信息。
版本记录页,载明图书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
cip数据(cataloguing in pubilcation),4个段落,标题、著录、检索、其他注记
3.目录页——与正文一起印刷,是其中第一个书帖的部分。从单码页面起排,一般位于主书名页之后、正文之前。目录中各级标题应条理分明、眉目清楚、便于检索。
4.正文书页——图书内容的作品(正文),及与作品相关但又相对独立的辅文
(二)可选部件
1.腰封——用纸牢度较强,高度一般相当于图书高度的1/3,宽度必须包括封面及有勒口,印上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图文
2.护封——用纸牢度较强,高度与书高度相等,宽度与腰封要求相同,除装饰图案、宣传文字外,还必须印制各种标示图书属性的文字(与封面要求相同)
3.书函——四合套和六合套,多用于多卷本的图书
4.书套——一侧开口的硬质纸盒,规格略大于需要放置的图书
5.衬页——一般垫在封二与书名页之间,封三与书心末页之间也可加
6.环衬——设置在封面和书心之间的过渡性单页型双连书页
7.附书名页——位于主书名页之前,通常在与扉页相对的双数页码面印刷相应文字
8.插页——采用比正文稍厚纸印刷,既有集合型又有单页型
9.辑封与篇章页——采用与正文相同的纸张并与其一起印刷,相应文字印在单码面上,双码面空白,且页码使用暗码
上一条 下一条
武汉成启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18980037554
qq: 41247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