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重启地摊经济!释放重要信号!就业市场迎来重大变局

最近地摊经济火了,自打领导提出重启地摊经济以来,有些地方快速落实,短短几天的功夫就得到了公开口头点名表扬,说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大家都知道,这个西部城市,就是成都。
其实成都在3月就已经开始恢复地摊经济了,当时说的是,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允许商贩占道经营。截至5月22日,成都对外报告,全市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全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秩序总体良好。如今成都被树立为了地摊经济重启的典型,估计肯定要继续下去,而且还要扩大地摊经济的范围。
地摊经济的放开,其实分为两种:一是对于已有的街边小店,不用受制于室内空间,可以将生意延伸到路边,在不增加租金支出的情况下,能多做生意,这样的“加法”对于小微店铺而言,很可能是助力其活下去的营养剂;二是对于想要做点小生意的人,由于“地摊经济”门槛低,不用承担店铺租金压力,即便没有资本没有学历,也可以从支个小摊开始“从0到1”的创业尝试。
这个事反正怎么说都有理,原来我们清理地摊经济的时候,说的是为了街道整洁,给居民生活更好的环境,现在重启地摊经济,又说要提升城市的烟火气,但其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大家都明白,就是就业!一切都为了就业。今年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经济严重下滑,经济跟就业是相关度极高的,如果经济下行一个百分点,基本上就意味着200万人没有工作了。所以才必须全面的推动各种有利于就业的商业活动,地摊就是见效最快的一个方式,他的优点是参与性和群众基础非常强大,只要你放开,就有的是人会去做这个生意,缺点也很明显,容易形成脏乱差,而且很难管理,也基本收不上来税。所以经济不好的时候,地摊经济是救命稻草,反而是社会的稳定期,经济还可以的时候,就是经济的阻碍了,地方收不上税来,还扰乱环境,看着他哪都不顺眼。所以前几年我们对于地摊经济没少打击,又是城管执法,又是禁止拆墙打洞,不让居民楼底层对外做生意,你很难说这么做不对,但是确确实实的让地摊生意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差了。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好多批发市场,这都是地摊经济的源泉,基本都已经被关闭的差不多了,相当于这种经济的生态被破坏了,现在即便要重启地摊经济,在这些地方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也不用着急,因为地摊经济并非完全就是摆地摊,他是一个符号,释放地摊经济,也就意味着鼓励大家从事个体工商,发展各种形式的小微生意,你在家门口摆地摊是地摊经济,在网上开直播也是地摊经济,要放在以前,肯定还要各种规范,甚至还要各种牌照管理,现在估计也顾不上了,只要能自己就业的,就会全都鼓励,只要不违法乱纪,就不会有太多限制。所以主播带货,自媒体,电商,微商,甚至通过互联网共享就业的什么骑手,外卖,货运,培训等等形式,在今年都会全面放开。这些将比摆地摊承载的就业量更大。比如失业下岗了,可能去开个滴滴,送个闪送,也能维持生活,降薪了搞个直播收点音浪,也能补充收入。
而且摆地摊你也就能覆盖方圆1公里,在网上做带货主播,你甚至可以做的很大,据统计,2019年中国的直播电商产业规模达到了4300多亿人民币,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超过了5亿。2020年新冠疫情让直播电商这把火继续烧,预计今年的直播市场规模直接翻一翻,用户规模将达到5.26亿。直播带货是零售行业的3.0模式,在人、货、场三大要素中,人成为了核心节点,很多生活中很普通的人,因为有着很好的创意,在网上也能够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粉丝的关注,如果没有平台,他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就业者,有了这个平台,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创业者,也会雇佣几个人帮忙,一起做生意。所以在这次疫情的经济下滑中,可能会让这种个体经济发展壮大,就业不再是上班找工作这么狭隘,一切可以合法赚钱的行业都变成了就业的渠道。
以前我们总想着怎么管理,现在为了就业全面鼓励,所以就业市场大变局已经滚滚而来,大家要有这个意识,多想想你作为个体,能够为社会带来些什么,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哪些是你会的,正好也是别人所需要的。这就是你自己的个体经济起点。不要在死守着工作和打工这种信条了,社会已经变了。工作不再是一种施舍,而变成了一种协作。你的收入会越来越趋近于你对这个社会价值的变现。所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人,这才是永远的饭碗,越多的人需要你,你的收入也就越高。
来源:天下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