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名图物流有限公司
从1990年起,自动化立体库在我国的应用逐步展开,参与的单位也逐渐多起来,如沈飞62厂就在航空生产系统内开始进行立体库的研究与应用,太原刚玉、苏起厂等单位依靠前期生产优势,逐步掌握了立体库的关键设备技术,开始独立承接项目,自动化研究所也将自动化立体库系统作为关键技术,在生产领域寻求应用,机械设计总院开始介入该领域,尤其在机场行李系统中寻求应用。
位于天津开发区的德国威娜化妆品公司立体库是1990年前后投入使用的,这是座采用组合式货架的自动化立体库,此前的立体库均采用焊接式货架。上海金星货架厂(即现在的上海精星仓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国内个生产立体库用的组合式货架的单位。
顺便指出的是,90年代初期的cims系统应用研究,对于我国自动化立体库的研究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现代制造业的前身。可惜的是,这一政策没有延续下来,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德国实施工业4.0时,中国到很久以后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到了1995年,西门子plc控制技术被首次应用于自动化立体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宣告了过去以单片机为代表的控制技术的结束。引领这次变革的是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以陆大明为代表的团队,代表项目是康师傅杭州下沙项目。许多年以后,当时参加项目实施的王欣旭颇为感慨,那时候的下沙,芦苇遍布河滩,秋风瑟瑟,旷野中渺无人烟,其实这就是中国自动化物流技术发展的大环境缩影。1996年,首都机场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也为北起所提升其技术创造了条件。新一代的物流仓储设备得到了成功应用。
苏州起重机厂转制后,成立了苏州富士达公司,并在2005年被德马泰克(dematic)收购,这是外资在中国本土进行的次物流装备企业收购。客观地说,苏起厂使苏州成为了中国堆垛机的重要生产制造基地。像苏州普成机械、苏州富士德等企业,很好的继承了苏州起重机厂的技术并发扬光大。太原五一机器厂的改制,也催生出太原刚玉、太原高科、山西东杰、太原福莱瑞达等一批企业,使得太原成为中国另一个堆垛机重要制造基地。追根溯源,相比于昆船、井松等主要以日本技术为代表的后来崛起的厂家,这些企业的技术更多的是在原来北起和北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与德国的技术同根同源。
随着大量新兴企业的诞生,分工越来越细,各种专业公司应运而生。终形成了目前百花齐放的景象。我们目前所熟知的企业,如今天国际(系统集成,2001年成立)、伍强科技(系统集成,2003年成立)、富勒科技(wms软件,2003年成立)、井松(设备制造,2007年成立)、无锡中鼎(设备制造,2007年成立)均诞生于短短的几年之内。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德马泰克、大福、瑞士格、胜斐迩、tgw、interroll、永恒力等,这些现在活跃于市场的国际性企业,几乎同时选择在这一时期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到2010年,大部分的世界知名物流装备企业和系统集成商都进入了中国,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不仅带来高端的技术,而且促进了中国物流装备与技术应用的升级换代。
到目前为止,活跃于中国市场的物流系统集成商、装备制造商、配套产品提供商已经有数千家之多,并且还有快速上升的趋势。这些企业活跃在物流装备的各个领域,共同营造出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繁荣。
从物流应用领域看,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少数几家应用企业相比,现在几乎想不出那个行业可以离开现代物流。
烟草:无论是生产还是制造,过去20年来都体现了中国物流装备应用市场的高端需求。很多企业到现在仍然是以此作为主业。如昆船、今天国际、贵阳普天、山东蓝剑、厦门天海欧康、dematic、日本大福、日本村田、swisslog等,这些企业几乎垄断了烟草的市场。自动化立体库、agv等大范围的应用是其特点。
医药:医药也是早应用现代物流的行业之一。尤其在医药制造领域。除了国家力主的gmp和gsp标准认证的推动作用外,自身的需求也是主要因素。起重院,伍强科技、knapp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也有很多企业涉足其中。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领域,电子商务这些年异军突起,成为物流装备应用的重点领域。尤其是以京东、苏宁、天猫、唯品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使电商一夜之间取代了烟草,成为物流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其中智能存储系统的应用,更是如火如荼。胜斐迩、德马泰克、伍强科技、湖州德马、江苏六维、金蜂馥等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我国国际物流起步较晚,相关立法条件不充分,导致我国缺乏专门的保障国际物流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关于国际物流的法律法规大多是部门性的规章制度,如《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铁路货物运输规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保障国际物流正常运转并没有极强的针对性。此外,由于我国国际物流从业人员多为第三方物流的货运代理转行而来,而这些人员在从事国际物流时其法律地位已出现了转变;但由于法律的缺失,使得相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身份审核不清,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关于国际物流的管理机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导致国际物流运输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致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沟通协作,降低国际物流效率。
3.国际物流运力水平有限。
虽然近几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家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增强物流运力方面颁布政策并投入建设,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较小导致物流运力水平有限依然是国际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障碍,同时这也是我国开展国际物流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原因。如在空运方面存在着空运航线较少、货运飞机少、空运能力不足、空运物流价格昂贵等问题;在陆运方面,铁路及公路线路规划不合理造成内陆出口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陆运运力、增加物流成本;在海运方面,物流港口设置不足及布局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际物流中转成本、延长了国际物流流通时间;而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运力水平有限,进而影响了国际物流整体水平及削弱了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
4.国际物流人才储备不足。
由于我国国际物流起步缓慢,因而在现今人才市场之上还未有完全适合国际物流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而大多数国际物流的从业人员,多是从其他物流领域之中临时转行而来,因而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国际物流企业需求;因而人才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发展策略
1.从企业自身出发,增进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协同性。
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商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就现今国际物流运作情况而言,其与跨境电商存在着多方面的互不协同的情况;其中为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国际物流发展水平较低,致使多种物流模式效率不佳,从而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电商的需求。因而应增强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的协同性,使得不同的物流模式在国际物流之上发挥应有的效应,从而改善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首先从物流要件方面促进两者协同。根据跨境电商及国际物流发展的时代背景,可在战略、资源、供应链等多个方面加强两者的协同性,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时间、提升物流流通效率。而这就需要在战略制定及践行中,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与国际物流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共同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双方企业的经营效益;在资源共享上,双方企业应加强彼此拥有的无形技术资源及有形资源的共享程度,如移动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技巧、企业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共享;此外,供应链整合在提升物流流通效率及物流服务质量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而这就需要跨境电商企业与国际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源头的开发及各环节的彼此协调性,特别是货物仓储及包装技术、物流线路的选择及优化、供应商关系维护等方面加以优化。
其次,从网络技术方面促进两者协同。接单、分拣、编号、包装、仓储、运输、商检、海关、配送、售后等都是国际物流的必须环节,而这些环节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国际物流企业息息相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国际物流自身复杂性,再加上跨境电商及电子商务企业网络技术应用不足,造成彼此之间协同性缺失,使得物流运输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因而对于双方企业而言,应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之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得跨境电商企业与国际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无缝对接,使得企业在国际物流流通过程中明晰国际商检及通关要求、理解不同国家对所运输商品属性及运输工具的规定,了解不同国家物流设施基础水平以做好应对措施;从而在大程度上增强双方企业协同性、提升各种国际物流模式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