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目标,没红包: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过去8年,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总体政策思路,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2020规划》)。2020年转眼就到,工信部正在起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下称《2035规划》)。这一规划,如同《2020年规划》一样,将成为未来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日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流传开来。虽然工信部工作人员称,该规划内容并非最终版,会根据反馈调整。但是,《2035规划》征求意见稿透露出的很多原则和内容,应该会被保留。对比《2020规划》,会发现《2035规划》有了重大变化。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延续了此前的方向、逻辑,目标一样雄心勃勃,但是发展方式已经完全不同,《2035规划》基本上找不到政策“红包”,市场主导、创新驱动成为主要手段,政府往后站,更专注于鼓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等。1坚持新能源汽车路线、目标不变一项规划,免不了提出目标。《2035规划》延续了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决策。《2035规划》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明显提高,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30%,高度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