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孩,“奔四”女既纠结又积极


是否要二孩,让“奔四”女很纠结
  今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温岭的徐女士就一直在纠结。9年前,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或许已经有了儿子,丈夫说“一个孩子够了”,不过,他表示,要不要再生一个,还得看妻子的意愿。
  徐女士今年38周岁,头胎剖腹产,身体因素是她考虑的问题之一,另外,经济压力也是一个问题。徐女士说,他们夫妻是普通的上班族,目前城区有一套房子自住,工资赚来养个儿子略有结余,如果再生一个儿子,就得多准备一套婚房的费用。
  对于第二个孩子,徐女士打心底想要。她特别想要一个女儿,但考虑到万一不能如愿就麻烦了,这让她处于矛盾之中。
  这个春节假期,亲戚们都建议今年35岁的小丽再要一个孩子。这一次,她坚定地摇了摇头,“决定了,就一个女儿好了。”小丽的丈夫是独生子,用她的话说,要是打算要,第二个孩子早抱手上了。
  他们不要二孩的理由是:小丽的丈夫觉得女儿已7岁了,再生一个就意味着生活节奏被打乱,当然主要原因是爱护妻子。小丽的丈夫说,一旦小孩生了,头几年妻子肯定晚上睡不好,白天还要上班,太辛苦了。在医院上班的小丽见多了高龄产妇的种种隐患,犹豫一年后,最终决定把精力花在培养女儿身上。
  而39岁的刘女士纠结的问题是,带孩子的保姆不好请。她的第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至少换了七八个保姆。那时她婆婆出保姆费,母亲平时来搭把手。如今60多岁的母亲明确表示这次帮不动了,而婆婆除了经济上给予支持,其他的也帮不上。
  准备生二孩的,“奔四”女最多
  从医学角度说,超过35岁属于高龄产妇。尽管“奔四”人群中,对要不要第二个孩子,很多人处于犹豫之中。但从医院统计的情况来看,目前准备生二孩的妇女中,反而这部分人占了主力。
  “准备生育二孩的,35周岁至40周岁的妇女占了七八成。”椒江区妇幼保健所医生栾金倩表示。
  栾金倩说,从去年11月开始,前来检查的育龄妇女明显增多。“目前,我们每周三、四、五开展检查。今年1月至2月,平均每周有20多对准备生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前来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我们估算了一下,100对夫妻中,妻子年龄在35周岁至40周岁,有七八十对,其中只有半数人完全符合生育条件,近一半的人由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妇科病等疾病,我们建议先治疗,等病情控制好后再备孕。”栾金倩说。
  温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陈敏玲介绍的情况也类似。她说,目前从计划备孕二孩的妇女来看,30岁以下的多,40岁前后的也多,而且后者比前者的人数要多。“30岁以下的妇女一般第一个孩子已经两三岁、五六岁,现在再生一个,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小一起带,以后少点操劳;40岁前后的妇女害怕年龄再大就没有机会了,政策一放开,赶紧搭末班车。”
  两位医生都表示,生二孩意愿强烈的当属35周岁以上的,尤其是40岁前后的妇女,农村的人数远大于城市。分析原因,栾金倩认为,一个是她自己或者家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多子多福,至于经济问题、孩子的教育方面考虑的较少,此外,对于高龄备孕的风险认识不足,感觉身体挺好的,就认为没问题。
  春节前,栾金倩就遇到椒江章安街道一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妇女前来就诊。这名妇女已经43周岁,综合评估后,栾金倩认为至少她目前不适合怀孕,而她却坚持,一边调理身体,一边备孕。
  椒江今年将有三千余对夫妻生二孩
  “预计今年接待产妇人数比去年增长20%至30%,增长的这部分人中,除去一小部分人避开羊年选择猴年生育,其他的为政策放开后积极生二孩的人群。”台州市立医院产科主任赵淑清表示,政策放开后,前来咨询的夫妇比之前多了很多。
  据了解,面对出生人口的增加,目前医院、计生部门正在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了给产妇孕妇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市立医院计划上半年陆续增加医护人员和病床数,近期准备开设二孩咨询门诊,为生二孩的夫妇进行孕前风险评估,给予指导。为了满足市民需求,椒江区妇幼保健所准备增加医护人员,开设针对二孩的专家门诊。同此,相关保健知识将马上通过APP进行宣传。
  “全面二孩放开之后,我们在机构不变、人员不减的基础上,根据政策对计生工作的职责进行调整,工作重点由之前的控制人口数量向做好优生优育工作转变。”椒江洪家街道党工委书记阮建明说。
  据椒江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妇保计生科科长翁智杰介绍,椒江区平均每年有5000对夫妇生育孩子,2015年为5300对,其中2338对夫妻生育了二孩。预计2016年将有3300对至3500对夫妻生育二孩。

二胎先要考虑家庭经济问题,也要考虑社会求学,医疗等问题。
符合政策,要生就生呗。
生二孩,是符合国情也是育龄夫妇的生育权。
生二孩征求孩子的意见,有这个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