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 项目建设步入全新阶段


昨从大冶市招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大冶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双管齐下,高歌猛进。截至目前,该市新签约汽车发动机、汽车轮毂、通用航空机场等项目达56个,合同引资额达376亿元,为该市转型升级、赶超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力。  “经济转型的核心是调整产业结构,结构调整靠项目建设,而项目建设依赖于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大冶发展的生命线。”据大冶市长王刚介绍,近些年来,大冶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以“一号工程”力推“第一要务”,持续发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工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大冶先后成立了38个招商分局,选派了200多名优秀干部奔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武汉城市圈等地区,积极围绕“4+1+2”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全领域、产业链”招商活动。
  其做法是建立“1+N”招商体系。即一个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招商引资工作,“一组商会平台、一片招商区域、一位片区总协调领导、一名责任领导、一支招商专班、一个协调分局开展具体的招商及落地活动。他们整合了全国各地19个异地商会资源,将异地商会作为大冶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前沿平台,全面摸索招商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他们对全国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的重点区域进行整合,划分了五大片区,并设立了“片区总协调领导”,统筹协调区域招商。在此基础上,大冶还整合了部门单位资源,全市13个乡镇、街办、经济开发区和18家有招商任务的市直部门,各自精选3人组建一支全脱产招商专班,形成上下联动、条块整合,全市一盘棋的招商大格局。此外,聘请政府高级雇员,引进名校毕业且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
  随着自身软硬环境的持续改善,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纷至沓来,大冶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今年年初,汉龙汽车将准备投往外地、总投资80亿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模具、汽车轮毂、汽车天窗、汽车座椅、汽车保险杠等6个配套项目,再次转投了大冶,为大冶转型升级和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劲动力。
  为了保证项目落地开花,大冶先后建立“领导小组+指挥部”“四个清单”等工作机制。工作专班实行全程保姆式驻场服务,坚决清除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拦路虎”,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大冶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刀阔斧地减少审批事项,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尤其是在建立“中介超市”、实行“先建后验”、推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等多个方面,打出了“放管服”改革系列“组合拳”,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促进大冶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黄石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说,大冶将高举工业强市大旗,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以工业发展的新成效,谋求经济转型赶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