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东临邢台,西通山西省府太原,北连太旧高速,南下上党盆地。全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至2010年,和顺县辖5镇5乡,29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0.86万亩。
和顺历史悠久,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6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和顺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
和顺县,春秋时期名盖与,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
战国时期改名为阏与,隶属上党郡。
北魏孝昌二年(前236年),阏与改名为乐平县,隶属乐平郡。北齐更名为梁榆县,隶属太原郡。
隋开皇十年(590年),定名为和顺县。
民国三年(1914年)属冀宁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抗日战争需要,和顺县分为东和县和西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和县、西和县城解放,东和县和西和县合并为和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榆次专区。
1958年10月,和顺县与左权县合并,仍称和顺,县治不变。
1959年6月和顺县、左权县分置。
2000年,晋中撤地设市,和顺县改属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