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湖州 | 巍然天地间,杳杳旧禅栖


▎飞英塔
位于吴兴区,前有塔下街。飞英塔以“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堪称中国古塔建筑中的一大奇观。飞英塔内有石塔,是唐代僧人为收藏佛教圣物舍利子和阿育王饲虎面像而建造的,故名“舍利石塔”。北宋开宝年间(968-975),于石塔外建木塔,遂成“塔里塔”。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现”中二字,更名飞英塔。
▲塔七层八面,通高55米。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塔旁一株高大的古银杏,更映衬出飞英塔的古朴雄浑。可以登塔内览石塔造像或外眺湖州风光。内舍利石塔残高15米。
宋代文豪苏东坡有诗赞道:“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多宝塔
▼位于吴兴区道场乡,约8平方公里,为天目山尾闾,最高峰海拔210.7米。旧名云峰。历史上把“道场晓霁”列为“吴兴八景”之一,古往今来都是文人墨客、诗家名流流连忘返之地,也是湖城及周围县镇居民踏青游山必到之处。山顶多宝塔又名文笔塔、文风塔,俗称道场塔,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多宝塔通高33米,自外地至湖,首见道场塔,所以也是湖州的标志。
▎万寿寺
▼道场山南麓,层峦叠翠间有块石古道蜿蜒而上,山腰万寿禅寺的飞甍斗角突兀于森然古木之上。寺始建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为伏虎禅师如讷募建。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御赐“护圣万寿禅寺”额,南宋时又被敕封为天下“五山十刹”之一。现万寿禅寺有伏虎殿、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阁等建筑。藏经阁中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御赐的《大藏经》,历经劫难而幸存。
▎铁佛寺
▼地处吴兴区劳动路。因供宋铸铁观音佛像而闻名。原址为唐开元寺东廊。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湖州僧鉴真铸铁观音像置于内,后就故址建寺宇,号“铁观音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建于今址,改名“铁佛寺”。宣德八年(1433年),又铸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三尊铁佛。“文化大*****”中,佛像被毁,唯铁观音像炼而不化,得以幸存。
▼铁观音高2.15米,重约1.5吨,偏右侧立,发髻高踞,面颊丰满,两手交于胸前,赤脚立于倒扣莲座之上。造型上承盛唐丰腴遗风,下开宋代俊丽先声,神态飘逸,衣褶流畅,为世所罕见的艺术珍品。
▼铁佛寺于1978年后重修一新。增置原存天宁寺的唐会昌三年(843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元赵孟頫手书“天宁万寿禅寺”巨碑两件珍贵文物,及日本宝永三年(1706年)造铜钟(高1.6米,重约1.5吨)一口。院内还有汉白玉井圈的明代古井一口。
▎法华寺
▼又名白雀寺,位于吴兴区弁山东麓法华山。法华山原名石斗山,山因寺名。法华寺缘起于南朝齐尼道迹(号总持,得法于禅宗初祖达摩),她在弁山昼夜诵读《法华经》,20年不下山,诵时有白雀旋绕如听法状。梁初,道迹圆寂葬于石斗山。梁大同元年(535年),藏道迹灵骨的宝龛忽生出青莲花,梁武帝萧衍于是下诏,敕建法华寺。又传说梁武帝胞弟妙庄王居乌程,王妃虔心向佛,生女妙音,自小好佛,武帝赐名“观音”,后至法华寺为尼,法名青莲,得佛教真谛,圆寂于荷花缸内。佛家称道迹(或妙音)仙去成佛,即观世音菩萨,前生即为观世音真身。弁山法华寺于是声名远播。
▼清道光年间在道迹葬处建真身殿。清廷御赐玉印两枚,一为“弁峰白雀寺真身宝印”。一为“弁峰名山敕建法华白雀禅寺观音大士真身宝印”,二印尚存世。殿侧崖下有泉眼,崖壁刻“青莲古涧”四大字。历代香火旺盛。法华山顶有始建于唐代的望湖亭。
摄影/肖二
图文版权属中创发股份,
转发或引用须注明出处。
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
选自十年前编辑出版的《记忆湖州》
书中照片历时长达三年的拍摄
拍摄过程中,图中景物已在逐渐消失
又加之十几年的时光,现已所剩无几
作为仅存的、最全面的湖州影像史料地方志
《记忆湖州》弥足珍贵
如有收藏意向,可以私信联系
敬请关注 中创发股份 微信号:chcnc833514
景区规划+景观 | 建筑设计+室内 | 商业空间+展陈
品牌战略+形象 | 广告工程+导视 | 创新媒体+影视
产品策划+设计 | 文创产业+园区 | 旅游产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