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苏东坡曾在潍坊为官,还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导语 遥想 1074 年,苏轼出任密州太守,被迫躲开那风起云涌的朝堂中心,又面临极其恶劣的蝗灾旱灾,百姓“剥啮草木啖泥土”,已近四十不惑的苏大学士,就这样开始了在密州的两年多时光,并在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词佳作。
苏轼新官上任,火力全开,灭蝗抗旱,为民请命,惩治盗贼,解救当地百姓于水火之中,成为受人拥护的地方官。但此时的他,生活依旧是寂寞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由此诞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后来,苏轼修葺密州北台,其弟苏辙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之名曰“超然台”,并赋以赠。苏轼作《超然台记》,正式提出超然思想。正如苏轼自己说的那样,“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超然台也成为东坡的文学沙龙举办地,才子们登高远眺,吟诗作赋,自得其乐。到了 1076 年的那个中秋节,苏轼与朋友们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高台、明月、诗友、美酒,几年政途多事,兄弟远在济南,几多感慨,终于凝成那首著名的中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番天上地下,一番人生失意,一番美酒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欢饮达旦,才子的醉后之作,丝毫不比太白先生的差。“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天下第一中秋词”遂成定论,至今无人超越。苏东坡是不是天下第一才子?《明月几时有》是不是天下第一中秋词?是,那就得了。由此,苏轼作这首词的超然台,自然就成为“天下第一台”了!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苏东坡,酒已添满,天下第一台——超然台喊你回来赏月了!
超然台
超然台位于诸城市东关大街,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建。当时诸城西北墙上有“废台”,苏轼“增葺之”而成,其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超然,即超脱尘世、乐天知命的意思,后引发苏轼《超然台记》横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
来源:《潍坊,奇好啊》、潍坊发布

这是重建的吧,苏轼38岁就自称老夫了:lol喜欢搞基建的地方官
人家是密州,郑板桥才能算是在潍坊
已到中年,仕途不顺基本没机会封侯拜相了,所以超然了,哈哈

苏轼在潍坊也留有诗篇。在潍县石佛寺。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途经潍州(今潍城),大雪,见石佛寺古木参天,雄伟壮观,遂入内瞻仰。寺内住持见苏才子至,邀留下榻寺内,因精通佛理,苏轼与之交谈,十分投机。次日惜别,苏写有《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诗以志。
石佛寺在今天中百大厦后面,中级法院南面一带,至今已经踪迹全无,但此地留下了“南宫”的俗称。“南宫”和乐因此而得名。
全诗如下: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