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为什么区别对待智残生

小学阶段智残生不计入成绩统计而中学阶段智残生的成绩就必须统计在内,这个不知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出的奇葩规定。
众所周知,被鉴定智残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学校单方面带学生去做的鉴定,家长全然不知实情。也就是说,学校暗中给学生定位为智力残疾。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误。为了提高学校的总体成绩提高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等,学校不为孩子的一生长远考虑,硬是将因为基础差不爱学习导致成绩差的孩子弄去做智力鉴定(都是隐瞒家长进行,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去调查),鉴定地点就是乡镇卫生院。居然很容易就鉴定为智力残疾。之后这个孩子就不参加成绩统计,当然也就没有老师再会去教导他。如此,好好的一个孩子就真的变成了智残了。
这样一个小学的智残生,到了中学却突然要将他们的成绩统计在内,真是害苦了中学的老师。小学六年没有学习,基础几乎为零,怎么教?
请问有关部门:为什么智残生的鉴定如此草率,家长竟然可以不知道?乡镇竟然可以作出这种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所谓鉴定,上级也竟然随便认同?既然鉴定为智残生,小学不统计成绩到了中学就要统计成绩,是否中学具有什么神力让他不治而愈?
开展残疾儿童筛查鉴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为了保障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而进行的。我县残疾儿童筛查鉴定工作是由县残联、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共同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的依据,不作他用。因此,其姓名和档案材料都是严格保密,不得在教师、学生和社会上扩散的。
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重度残疾儿童安排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二是轻度残疾儿童安排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随班就读工作,在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都有按要求建立个人档案,对学生的基本信息、结对帮扶、学习成绩、参与活动等情况都有进行记载。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组织随班就读教学工作也有专项的考核与评价。
至于成绩统计问题,按上级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是不能公布学生分数,不能进行排名的。因此,在小学阶段不管是哪类学生本来就不存在成绩统计之说。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因为随班就读学生也属于初中三年学额巩固统计的范围,同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每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六个维度之一,也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参考依据,因此初中阶段也只是将随班就读的智残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作为学校管理的关注内容。
感谢你的来信!(连城县教育局于 2017-10-11 16: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