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窑:中国陶瓷的“彩虹时代”|山西老窑址系列之一


现代人着装忌讳红配绿,觉得土里土气,很不时尚。
红花配绿叶,不是天底下最自然的吗?
宋金时期的红绿彩瓷、明清时期的粉彩、五彩、斗彩瓷上不是经常出现红绿搭配吗?
为什么古瓷的色彩组合妥帖自然呢?
(红绿彩瓜形罐 金代 高10.3cm 口径11cm 底径6.2cm)
在坐落于山西东南部的长治,有一处人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窑址——长治窑。
长治窑,因窑址在今长治县八义镇,也称之为八义窑。
(八义窑址)
朴实自然的民用窑址
窑址分布于八义村、东山村、南泉庄一带,是山西东南部影响较大的民用窑址。
八义窑早在宋代已开烧,一直延续到明清。长治窑烧制的大多是碗、盘、盏等百姓日用品,也有少量神佛造像和儿童玩具。
八义窑的装饰品种有白釉、白釉红绿彩、白地黑花、青褐釉及黑釉等。其中红绿彩是区别其他窑口的一种独特的产品。
(红绿彩捧匣仕女 金代 高12.7cm 宽4.8cm)
(黑彩白粉赭花矮梅瓶 金代 高 18.7cm 口径6cm 底径14cm)
(黑彩白粉碟 金代 高2cm 口径10.5cm 底径4.5cm)
(白地黑彩赭花行炉 金代 高 12.9cm 口径4.8cm 底径8cm)
(淋粉玉壶春瓶 金代 高18.7cm 口径5.7cm 底径6.5cm)
(黑釉玉壶春瓶(一对) 金代 高22.6cm 口径5.8cm 底径6cm)
50年代, 陈万里先生在报道了长治窑生产白釉红绿彩瓷后,长治窑烧造红绿彩瓷便广为人知。人们亦将它形象的称为“瓷器上的第一抹彩虹”。
(红绿彩“李”字碗 金—元代 高 7cm 口径 17.9cm 底径 6.6cm)
浓翠红艳 独呈异彩的红绿彩瓷
千年前,陶瓷的装饰色彩还很单色调,直到进入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初(宋金之交),“红绿彩”出现,才开启了中国陶瓷五彩缤纷的“彩虹时代”。
长治八义窑不仅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瓷窑之一,而且其率先创烧了红绿彩瓷,红绿彩瓷作为彩瓷装饰的“鼻祖”,它起源于宋金,兴盛于元明,衰亡于明末清初,烧制时间不长,但开创了我国瓷器史上多彩装饰的先河。
(红绿彩碗 金代 高4.8cm 口径12.7cm 底径4.7cm)
长治窑红绿彩瓷器的烧制方法是在做好的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再涂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白瓷。
在烧好的白瓷上,用毛笔蘸上红绿黄彩在白釉面上描绘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烘烤,使彩料和瓷釉慢慢烧结,烧成独具特色的红绿瓷。
这与明清时期的釉上彩做法一脉相承,无愧“鼻祖”之称。
(红绿彩“李”字碗 金—元代 高7cm口径17.9cm 底径6.6cm)
红绿彩瓷上的绘画技法也特别有名,有勾画,有填涂;有工笔,有写意,绘画线条流畅,图案边饰自然。
红绿黄色调和谐一致,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搭配合理,其强烈的色彩对比鲜明而不艳俗,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在器物上施彩绘画的一代先河。
(黑釉红绿彩玉壶春瓶(一对) 金代 高19.7cm 口径4.7cm 底径6cm)
红绿彩瓷绘画多以百姓常见的鲤鱼、荷塘荷花、折枝牡丹、瑞果、折枝菊花、鸟、文字、人物故事、开光等为主题,都是民间用的最为广泛的题材,加上绿色彩带的装饰,满福喜气洋洋之景。
(红绿彩“李”字碗 金—元代 高7cm 口径 17.9cm 底径6.6cm)
有意思的是,长治窑碗的绘画大多都在碗心,因为山西人大多都喜欢蹲着吃饭,而低头首先看到的就是碗的里侧,所以长治窑的红绿彩碗,大多都绘画在碗心,而碗的外侧是不画的。
(白地黑彩赭花罐 金代 高9.1cm 口径10.3cm 底径5.5cm)
简练生动 自然大方的黑画花瓷
长治窑的还有一种水平较高的装饰手法——黑画花。黑画花属于高温釉下一次烧成。
黑画花瓷的胎釉与红绿彩瓷烧制方法基本一致, 但用笔不同, 有的粗狂不羁, 有的花叶侧锋揉拓, 呈色或铁锈斑斑, 或光泽艳丽, 或灰褐淡雅。
一些黑画花色调浓淡相间, 浑然一体。也有的黑画花和釉上绿彩一起使用, 独呈异彩。
(白地黑彩花叶纹大捧盒 金代 高13.6cm 口径23.1cm 底径10.7cm)
白地黑画花装饰,是中国传统的国画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陶瓷匠师们在创作时,将源于自然与生活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情趣和美好寓意的小景,通过独特的写实手法,在陶瓷中呈现出来,且不断创新,将生活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黑彩白粉花带盖执壶 金代 高15.5cm 口径6.7cm 底径7.6cm)
(白地黑彩赭彩花口瓶(一对) 金代 高16cm 口径7.6cm 底径6.5cm)
(黑彩白粉小口瓶(一对) 金代 高17.5cm 口径6.1cm 底径7.8cm)
(黑彩白粉赭花碗 金代 高6.6cm 口径16.1cm 底径5.7cm)
(白地黑褐彩花卉纹圆枕 金代 高8.7cm 长24.4cm 宽9cm)
这些器物无不透露着庄重沉着,简约独特的地方风格,它们质朴典雅,亦使人感到一种平实自然之美。
信息 via《自然与生活中的艺术》望野博物馆 《浓妆淡抹 瓷上繁华》王向阳
《古晋遗珍——山西长治窑与交城窑传承与创新复烧现状》王向阳
图片 via《三晋窑火》晋中市文物局 介休市文物局 深圳望野博物馆
编辑 小鱼丸
责编 严瀮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