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的:
高考过去了,很多人又在说高考无用论,填鸭式教育害人,高考机器生产出来的考试机器毫无价值……
难道真实如此吗?这种言论容易误导人,还是从数据角度看看,高考是否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学无用论曾经充斥着互联网的每个角落,有的大学生还跟我说:恨透了没用的大学教育。好像大学不是让人学习的,成了只会坑人害人的僵尸加工厂。
把互联网科技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核心领域的商业大佬,都列出来,看看他们的毕业大学和学历,还有他们的出身家庭,高考的重要性,也就一目了然了。
以下按财富和行业知名度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将各领域的商业大佬,全部找出来,包括了历任首富,还有行业曝光率最多的牛人,比如老干妈和褚时健。
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没有计算功成名就后进修的学校和学历,只计算高考后的第一所大学,直接进入国外和香港大学的,根据对应的学校知名度进行归类。
文革期间高考停止,个人商业大佬其实是推荐入学的,比如任正非,也计算其中。
行业样本数为60个。
IT互联网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丁磊、张朝阳、贾跃亭、王兴、程维、张一鸣、陈欧、雷军、任正非、段永平、史玉柱、陈明永、汪滔、黄章、姚劲波、刘强东、陈天桥、江南春、柳传志、杨元庆、李国庆、唐岩、张涛(大众点评创始人)、周鸿祎、张勇(逍遥子)、彭蕾、张小龙、曹国伟
制造业
张瑞敏、董明珠、宗庆后、刘永行、鲁冠球、刘永好、王传福、李书福、陶华碧(老干妈)、梁稳根(三一重工创始人)、褚时健
房地产业:
王石、王健林、许家印、潘石屹、杨国强(碧桂园创始人)、吴亚军、冯仑
其他行业:
王卫、黄光裕、张近东、郭广昌、何享健、沈南鹏、陆正耀(神州租车创始人)、马明哲、王中军、俞敏洪、沈国军
将学校分为四等:985、211、普通大学、非大学生
总结:
1、60个样本里,985高校毕业的大佬27个,211高校(不含985)毕业的7个,名校出身的明显更具有优势,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的13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只有13个。
好大学跟商业成就完全成正比,越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商业成就越高。
没有上过大学的商业大佬里,只有黄章、黄光裕和王卫三个人低于50岁,其他大多受制于时代因素,例如张瑞敏是老三届,褚时健是解放前的老革命了。
2、IT互联网产业,32个样本里,只有黄章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只有贾跃亭是专科毕业,其他30个人都是本科,其中来自985名校的21个,211重点大学的3个,6个来自普通大学的,包括马化腾和马云两个超级强人。
看来IT互联网产业要想创业成功,最好是来自名校,更有机会,因为商业嗅觉、IT技术和圈子人脉,名校的更有机会。
不过大小马的家境都很好,从小受良好的教育,小马哥的爸爸是蓝田港的董事,大马哥的爸爸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的主席。
抛开家境等因素,IT互联网只有黄章是属于100%屌丝逆袭的。
3、商业大佬里,阶层分明,房地产大佬都在50岁以上,很多都六七十岁了,这个行业需要人脉、关系和资源,你懂得!
IT互联网里面,是所有行业里大佬最年轻的,80后都有张一鸣、程维、陈欧三个年轻人,还有任正非、柳传志等40后,需要江山代有才人出等典型行业,只要有创新机会,年轻人创业就有希望。
4、40岁~60岁的年龄层是目前商业大佬最密集的年龄段,马云、马化腾、刘强东、雷军、陈明永等都在这个年龄段,任正非是个例,柳传志早已躬身隐退。
不过传统产业,包括商品流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似乎50岁~80岁才是商业大佬的黄金年龄,鲁冠球、刘永行、柳传志和何享健等40后在商界依然活跃。
5、无论IT互联网,还是传统产业,掌控经济命脉的商业帝国掌舵者的平均年龄都在延长,年轻人冒头很困难,在十几年前二三十岁的丁磊、马云、马化腾、张朝阳、李彦宏在掌控IT界的创新,现在还是这群人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虽然他们已经四五十岁了。
6、杨国强、何享健、柳传志都在淡然退出帝国的管理,但是王石、王健林、任正非、张瑞敏和张近东等六七十岁的人,都还在继续执掌,尤其任正非,72岁了,目前还没有听说接班人计划,这是华为最大的忧患。
7、商业大佬里家境平均水平远超普通人,说明家境越好的人,越注重孩子的教育,最后为成才打好基础。
60个大佬里,父母是农民的有刘永行和刘永好兄弟,还有程维、黄章、刘强东、杨国强、李书福、陶华碧、鲁冠球、沈国军、许家印、梁稳根、王传福,仅占21.67%,而且大部分人都是老时代的人,这说明寒门出贵子很难了,过去老时代都很难,现在更难了。
更难的结果是阶层更清晰了,穷人必须更努力才有希望,要想跟黄章一样逆袭,需要付出非常人一般的努力。
8、60个商业大佬里,50岁以上的36个,50岁以下的只有24个,显示中国的商业掌控者正式进入老年时代,所以说商业的年轻化趋势是谎言,50岁以下的24人个里,王卫、黄章和黄光裕没有上过大学,贾跃亭是财专,但是他们的第一桶金都来自十几年前了。
最近十年崛起的年轻商业领袖,全是来自知识性创业,显示过去蛮荒的创业时代,在向知识性创业迈进。
哈哈,打得爽
各安天命吧。
不用这么认真吧?
打脸的意思又不是说真的打你脸?
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想法,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你硬要他弄个清华北大出来有可能吗?除非你有钱拿钱去买就当我没说。
现在的学生有几个是认真读书的?有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因为除了努力读书改变人生别无它法。我的意思是并不是说读书无用,只是说到读书如果是读死书或父母压迫读书还不是让之顺其自然为好。一个人无论做何事都讲求天赋,就象武侠小说中你没有天赋,硬要学九阳神功九阴真经,那最后的结果就是走火入魔了。对了,虚竹和石破天就没读过啥书,但人家不是照样学成神功?
有些人读不好书,也没心读,与其浪费时间金钱在学校里,还不如早点出来干点事,最起码早点经历人生的洗礼,不说事业有成,起码也能稳三餐。而就算你读了大学出来后,你最终还不是要出去工作给别人打工?除非你是富二或官二或考上公务员。
就是一个从什么角度观察和考察人才的问题。年龄,贡献,能力是资历证明。而点子,思想,预想,推理与模型,美国都是提出了就做,创新不是成功堆砌的。而是对多次失败改进而来。学历只是一个证明,海外经历也只是一个证明。这些都不是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的外界补充条件。
矛读书就想做大佬?发春梦就有。矛文化就算李嘉诚让位比你一样做不了大佬
你还举个虚竹,石破天 我也是醉了。
个人理解:去学校读书除了学习,还有生活、品味,道德,见识,三观,人际交往等
有些东西真不是社会大学能学到的
多点文化多点见识总比没文化没见识更容易走向成功吧?
读书是有用的,当然要牺牲几年时间。。我认为花钱去读书比对应金钱重要得多。
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久长。以前小学老师经常这样对我们说,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可惜已经迟了!
商场本就是逐利场、名利场、风月场,商人的天性就是赚取利润,他们越过了坎,就进入天堂;他们没有越过坎,就成为凡人,其微妙,在于天时、地利与人和。
现代社会,书是肯定要读的,但是读书并不是唯一出路。古人讲“360行,行行出状元。”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你列出的60个商业大佬名单,个个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看似成功和学历是分不开的。但是你反过来想想,这个60人大名单,估计是建国以来最成功的60个商业大佬了吧。难道建国以来就没有人学历比他们高?60人占他们同期的大学生比例有多少呢?可见,成功并不是必然。
我们再来看看改革开放初期的海外华侨归国潮。当年的华侨风光无限,但是当初他们是怎么出去的我们心中有数。而他们去到海外又能做什么呢?是不是成功的华侨都有高学历呢?并不是。反而大部分的华侨都是从刷盆子,做苦力,通过自己勤劳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她们靠的就是大胆走出去的思想和辛勤劳动,从而生活水平领先我们几十年。可见,读书并不是唯一出路。
一百个人对成功有一百种定义。曾经的解决温饱就是成功,曾经的万元户到今天的一万元买不了一个平方。时代在进步,成功的定义也截然不同。相比我们仰望的60个商业大佬的成功,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成功更加简单,务实。读书,高考,上大学,只是和刷盆子,搬砖一样,只是通向成功的一个出路,并不是唯一。
总之,读书是一定要的,但如果是读死书,死读书,个人认为就没什么必要了。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