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印象中,钓鱼不过是一竿一饵一池塘,一人坐在小马扎上,晒着太阳盯着漂儿……有什么好玩的?钓鱼给你的印象也是这样的吗?实际上,钓鱼这项户外运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11月1日,浔阳晚报在锁江楼附近,看到不少钓友钓鱼时不停地猛拽鱼线,并且不用鱼饵,引起不少市民围观,
这种新奇的钓鱼方式叫“挎鱼”。
甩钩“挎鱼”多少看运气
11月1日9时许,浔阳晚报记者来到锁江楼附近,发现在长江岸边聚集了数十名前来钓鱼的市民,每隔四五米就有一个“钓位”。其中,20余名钓友更是成为岸边一道特别的“风景”,吸引了众多路人围观。浔阳晚报记者观察发现,这些钓友钓鱼只用鱼竿、鱼线和鱼钩,都没有用鱼饵。
市民“挎”到的大鱼。
“说钓鱼,不如说是‘挎鱼’,其实就是甩出鱼钩后猛拽鱼线,把水底的鱼钩上来,所以我们都不用鱼饵,直接用个头较大的鱼钩”,在现场的孙师傅介绍,“挎鱼”是一种全身运动的捕鱼方法,要在细线上系一个铅球,铅球再连着鱼线,鱼线上不均匀地分布四五个鱼钩,然后用鱼竿将钩甩进远处河面,再迅速拉回,无论钩子钩到鱼身什么部位,都会将鱼拖到岸上。
浔阳晚报记者走近一名正在“挎鱼”的男子。只见该男子手执4米长的鱼竿,一次次将钩线向水中甩去。每次甩钩前,都将竿在身后弯成弓形,随后发力甩出,钩子能甩到七八十米远的水中,然后将竿猛地上提,快速摇竿上的线轴,令钩子在水下飞速滑行。该男子称,自己就在附近居住,经常到这里来“挎鱼”。“有时一天能弄到四五条,有时一条都弄不到,看运气。”
他还给浔阳晚报记者看了“挎鱼”用的锚钩,该锚钩长约3厘米,爪上有倒刺,异常锋利。
有人“挎”到一条72斤重的鲶鱼
“有了!”随着钓友吴先生一声大喝,一条约40厘米长、5斤来重的鲶鱼被拖上岸。浔阳晚报记者观察到,钩子正钩在鱼身上,上岸后,大鱼只是无力挣扎几下便不再动弹。吴先生说,2个小时,他就“挎”到这一条鱼。
孙师傅说,“挎鱼”不像钓鱼时坐着不动,“挎鱼”时人们的身体不停地在摆动,可以有效地锻炼肩颈,“年纪大了,身体不行,在家老是腰酸背疼,但是只要出来‘挎鱼’,扭扭腰就精神了。”孙师傅笑称,“挎鱼”比打麻将还要有劲,“有个小伙子几天前向我请教如何“挎鱼”,现在学会了天天来。”
据了解,今年九江“挎”到最大的一条鱼是72斤重的鲶鱼,“当时3个人轮流遛鱼,花了一个半小时才拉上岸。鲶鱼的主人当场就把鱼分给大家了。”虽然,“挎鱼”能捕获一些大鱼,但这种捕鱼方式比钓鱼更需要运气。“‘挎鱼’完全靠运气,头天‘挎’到了5只鳊鱼,接着15天很‘倒霉’没有‘挎’上一条鱼。”
长江边上正在“挎鱼”的市民。
一位“锚鱼”者说,“挎鱼”确实比其他垂钓方法危险性大,成功率低,而且需要很好的技术,没练过的人还真有可能伤到自己。新手“挎鱼”时一定要注意周围有没有人,以免伤到他人。
“虽然喜欢‘挎’鱼这项运动,但我们禁渔期是不会到江边‘挎鱼’的。”孙师傅笑着说,“到时候就去公园锻炼身体吧”。
□ 记者 余超/文 徐田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