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寺传奇之冠绝泽州


青莲寺传奇之冠绝泽州(一)
文/韩静
从上个月以来,我连续写了大约有一个多月的石窟题材,主要是太原周边的天龙山石窟和龙山道教石窟;
相信大家的口味已经有点腻,因此,这次咱们将眼光转换一下,再次将目光投向充满魅力的晋东南,也是我此行项目考察地之一。
晋东南,是山西古建筑之乡,大体量的古建文物不一定多,但是要说到清雅、雍容的建筑文化气质,要说到追忆唐宋文人的情怀之旅,却非要提到它不可,长治、晋城是山西古建筑真正的宝库,这说法绝对算不得荒谬。
这次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晋东南的冠绝之作——青莲寺。
青莲寺太有名,有名到我不太敢写,有名到可能又需要再写一个月;也请长期关注的朋友不要介意,毕竟,写不全面,写不深入,都确实对不起这座千年古刹。
现在山西的晋城,原来叫做泽州,它和附近的潞州并称为潞泽地区,是晋东南和上党相对的另一个极具历史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区域。
它位于太行山的南麓,自古以来经济和文化就非常发达,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孕育地之一;这里的古建筑也多,足足占据了山西古建的半壁江山,可说遍及全市,即使穷乡僻壤的古庙也不会让你失望。
这里的古建大多数年代是偏于宋金时期,这是山西之最;而青莲寺在寺院规模和建筑历史、格局年代、遗存彩塑、碑刻石刻、整体风貌等方面,无疑都是晋城地区古建筑的翘楚和代表作。
青莲寺,原来名叫硖(xia)石寺,这名称是来自于它的地形,地处山峦峭壁之中而得名。
它位于晋城市区东南十几公里的硖石山中;附近景色也十分漂亮,让人一来则神清气爽,惊为天人。
这里山川耸峙,群峰环立;东面是浮山,近观山顶高俊;南面是珏山,双峰戴翠,夜色中赏月绝美;晋城的母亲河——丹河就在这群山万壑间穿梭,犹如一条轻盈的飘带将山、寺、村、峰串珠成链,将青莲寺和周围的环境形成和谐的整体,成为中国北方极具特色的园林式山野寺庙群。
没错
如果说晋祠是一座园林式祠庙建筑群,而青莲寺则无疑是一座园林式的山野寺庙建筑群。
先不忙来介绍它成为全国第三批国宝单位的辉煌标签;追溯历史,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古建群落,到底创建于什么时候呢?
青莲寺,共分为上院和下院两座寺庙,坐北朝南,背山面水,随地势而建;下院建于丹河北岸的硖石山一隅;上院建于北偏东500多米的硖石山坳口;根据现存的碑记、地方志传记载等综合来考量,两寺均为北齐天宝年间创建。
怎么来确定青莲寺的创建历史呢?这里要重点介绍几项证据。
第一:下院弥勒殿内保存的唐朝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的《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碑。
对于建寺的历史,这通碑是怎么讲的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代人说)硖石寺(青莲寺)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发现,是北齐时代的建筑,后来被远公(慧远大师)居住,用来弘扬他的佛法。
它告诉我们:自打唐朝那时候起,人们就普遍认为这是一座北齐寺院。
第二:金朝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的《硖石山福严禅院(钟识)》记载:
这属于历代文人墨客的追述,不是正史的记载,因此也并不准确,下面的就要具体的多。
第三:现存的青莲寺上院藏经阁下的金朝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的《大金泽州硖石山福岩禅院记》石碑写道:
这一段讲的比较具体,大概翻译一下:青莲寺的东面,原来有一座古寺叫“古藏阴寺”,是北齐的昙始法师创建(这位大师咱们后面会详细讲),这位大师就是他就是慧远法师(这位慧远大师并不是东晋东林寺慧远,而是隋朝国师,学界称为净影寺慧远)的师傅之一,慧远大师先在河北学习佛法,大成之后就来到这里修行,建了“大阿兰若”寺,也就是青莲寺的前身。
《续高僧传》所记载的慧远大师的事迹也基本和这个吻合;说的是慧远大师13岁便出家为僧,16岁随同师傅到河北临漳学习各宗的经纶;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圆寂于长安的净影寺,蜡夏70岁。
由其他辅助资料推算可知:慧远大师16岁去河北游学,中间经历的时间是十多年,之后再回到泽州创建了古青莲寺,这时正好是北齐的天宝初年,也就是公元550年到公元555年之间。
对于青莲寺上、下寺的创建年代,学界也错过;之前曾经普遍认为下院为北齐初年,上院则晚一点,是隋唐时期所建;
而后来出土的一些资料则进一步证实:两院创建于同一个时代,都是北齐;而创建此寺的是两位高僧昙始、慧远,这两位高僧建寺的故事,我们将会依次展开,敬请关注(韩静)。
【马上订阅 触摸古中国】
不能光看碑文文献 也得介绍建筑风格的差异 放懂行的眼里 转一圈光看建筑风格特点 就能说个七七八八 这事我遇到过 不想说的太祥细 免得认为说是打广告
根据碑文讲述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佛学院。
去过了,很不错,尤其记得那母子树
我的老家就在青莲寺的山麓之巅,从小随爷爷或小伙伴通过山谷青石条路到寺院中拜佛烧香、玩耍,那里的风景很美,我喜欢那里为自己生长在那里感到骄傲。
好,有碑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