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后,乡村绿化植被面积越来越大,特别是秋天来到这里,有枫叶的红、杏叶的黄、苍松翠柏的绿,把乡村点缀成一幅巨大画,风光无限。
可是,那些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让人感觉凄凉!
人都去那儿了?
去城里炒房去了
这些老房子自然淘汰倒没什么,公路边一排排新楼房里面没有年轻人才真的让人对农村感到绝望。
工业化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的恶果,大城市不断抽干乡村和小城市的血液,导致乡村空心化超级严重。和谐社会离我们不知道还有多远呢!
南下打工的不少!
分析的有道理 !
看到 让人不舒服!
突然间还很怀念以前住土房子的日子
农产品价格低贱,农民付出得到的收入回报低,加上难以为继的日益增加的生活开支,不得不让许多农民放弃务农,去城市艰难地寻找谋生的路。如果说这个社会命运最悲催最迷茫的是哪个群体?那就是农民。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都呆在农村,国家也没办法让大家致富,因为农村人口数量太庞大了,只有转移部分到城市,让第二三产业吸收带动这些人的城市就业,然后再想办法优化农村体制,才能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现象,小农经济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逐渐走向衰败。目前的农村改革试点工作正在一步步摸索推进。
过度追求经济,每个人都只能跟着被大浪打来打去,身不由己,没有了家园,没有了乡邻,没有了星期天去奶奶家去外婆家,没有了兄弟姐妹表亲怕你亲,没有了红白喜事走乡串户,没有了孩子们串门玩耍呼朋引伴。没有了村庄多少年沉淀下来的人情世故。农二代们离开故乡远走他乡,成为有钱的或者没钱的孤魂野鬼。农一代们独守空壳默默地等死。农三代们跟着父母外出你连故乡的概念也没有了,留在原地的则连家园的概念也没有了。
我所理解的美好生活,是孩子每天能看到父母,老人每天能依靠儿女,男人们的兄弟在隔壁屋,女人们的娘家在隔壁村。走在路上有人打招呼,有点事情有人来伸手。这些原本我们曾经过上的生活现在都失去了,甚至我们连找回来的意愿都没有。我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己的家园里,曾经养大几个孩子,而我们现在连一个孩子都不容易养了。所谓社会进步,到底是指什么。
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是呀,思绪万千!
现实就是如此!
真正的乡村情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如果工业发展相对均衡,大小城市都有实业,有就业机会,人们住在村里和住在城里一样没有差别,以工养农。在家种点田,就近上个班做点生意。那才能叫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现在只能叫活着。有钱没钱,都只能是活着而已。
我们邻居的我小时候的同学,二十年都没再见到过。但是在他们后来居住的城市里,除了工作关系所谓认识的人,无论在那里住多久,也不会有什么亲人,也谈不上有什么靠谱的朋友。
我现在在外面住的这个小区,一半本地拆迁户,一半外地新移民。这两部分人互不来往,新移民们之间也不来往。除了自己家的三四个人,在这里基本没有人际关系,说是安家,我看只能算是买个房子住。
是的,如果条件许可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土墙屋里也散发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