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与“滴滴打车”司机起冲突受伤
县运管部门:未取得营运资质从事有偿载客属非法营运
7月3日下午,童先生在使用“滴滴打车”软件召车过程中,与一名接单的“滴滴打车”司机发生了冲突,司机驾车离去,受伤的童先生报了警。眼下,如何应对“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带来的纠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县运管部门表示,未取得经营资质擅自从事营业性运输的行为均属于非法营运,一经发现将予以严厉打击。
当事人说:言语冲突升级为肢体冲突
童先生是魏塘人,30多岁,在杭州工作了10余年,使用“滴滴打车”软件召车接近100次。当天下午,从杭州赶回嘉善的童先生打算坐车到县开发区一家企业谈生意,一走出嘉善火车站就习惯性地用了打车软件召车。没多久就接到了司机小姜的电话,被告知会很快到达。
“我们通了4个电话,有个电话他说他找不到地方,这单子不接了。我说我等了这么久,如果单子不接,可以一开始就拒绝。”童先生说。童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张路人拍摄的照片,照片中他被一名男子按倒在地。童先生说,当时小姜正勒着他的脖子,不过用的劲不大。没多久小姜就离开了现场。童先生去医院做了检查,显示耳廓外伤,伴有左脸肿痛,难以吞咽。
这件事发生前,20岁出头的小姜已顺利接单20余个。说起这段经历,他也很郁闷。当天,行驶在罗星路上的小姜,根据童先生提供的地图将车开到了亭桥路加油站北边的一个小弄堂里,随后又在加油站附近兜了两圈亦没找到对方,前后花了近10分钟。焦急等待的童先生与努力寻找的小姜在电话中发生了不愉快,最终导致肢体冲突的发生。童先生要求对方赔偿损失,还在协商。
部门表示:未取得营运资质从事有偿载客属非法营运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获悉,去年7月,交通部以办公厅文件形式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有媒体解读,这意味着国家首次在政策层面上肯定了打车软件的合法地位。此外,《通知》明确要求严格驾驶员终端软件的发放和使用管理,防止社会车辆利用手机召车软件从事非法营运。其实小姜所有的私家车被排除在手机软件召车之列。
县运管所副所长孙月祥介绍,我县还未真正意义上引进手机打车软件服务,打车软件如何规范使用还有待上级明确。“‘滴滴打车’是否属于‘黑车’已经在全国其他省市引起了争议,实际上没有取得营运资格的车辆,从事任何有偿营运都属非法,一旦查获,均以‘黑车’论处。”孙月祥说,手机打车软件是互联网时代一种对出租车预约方式的创新,但禁止无经营资质车辆利用该软件变相从事非法营运活动。出行安全最重要,希望市民还是通过正规的电召平台约车,嘉善出租车电召电话:84600000(县政府虚拟网770000同样可免费召车)。
市民看法:“滴滴打车”有利有弊管理监督要跟上
“早晚高峰打的难已成事实,私家车应用打车软件接单经营,如果能纳入政府监管范围,应该有利于打破现有的出租车管理模式,让老百姓多一种出行选择。”市民小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发生转变,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应该有所转变。小金建议,可以适当降低车辆营运准入门槛,在政策制定、管理监督等方面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相关部门的意见。
不过,也有一些市民对“滴滴打车”不太看好。市民小祝说:“私家车从事营运服务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概念,但在目前政策不太明朗的情况下,私家车不应该上路接单。一旦发生意外,理赔也是一个问题,建议大家慎重选择出行方式。”via嘉善新闻网
败类,不过大多数司机肯定是好的。不过人家不来就不来么,再打一辆让公司给这个司机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