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以来,联合办公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排位赛:
目前全国一线城市的联合办公品牌总数达284家,网点数量约600家,已有办公工位达10万张,在这中间,既有wework这样的海外巨头入局,也有we+这样的合资企业,还有方糖小镇这种基于社群成长起来的新锐品牌,据统计,2017-2018年,预计联合办公年增长将达到68%。
在这样的混战中,外界越来越频繁注意到一家较新品牌的名字——workingdom。
而它备受众人关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几近疯狂的物业拓展速度:
自去年6月28日开出第一家店,目前workingdom已经开出了10家门店并实现成熟运营,后续还保有20余个物业项目储备。
惊人的开店速度背后,是这家联合办公企业在地产和金融领域的完美运作。资本和人进入联合办公的路径都是不同的,而workingdom的三个联合创始人分别来自于金融和地产领域,其中总裁chacky周克力在地产和金融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认知,有媒体此前评价称:chacky最过人的能力在于做好管人、管钱、管项目,其中对现金流的管控更是让chacky不无骄傲,不超预算,收多少付多少,地产基因强化了管控,从拿物业到设计、施工、软装、交付等环节,效率都得到极大得提升。
进入第一梯队,快速发展
在采访中,chacky自信地表示,目前建成量在50000平米以上的联合办公品牌,在上海不超过十家,以workingdom十个点的布局来看,已经进入了第一梯队。
横向比较下来,目前workingdom已落地运营和签约储备的空间项目,在地段方面优势更为明显,从虹桥到南京西路再到陆家嘴,workingdom的项目高度集中于核心cbd商圈,chacky认为,市区无论从城市配套设施还是用户需求均远超郊区,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workingdomtube四川北路凯鸿广场店开业四周内入驻率就达到了90%。
与此同时,chacky提到的并不是一家企业的感受,而是整个行业的趋势:根据克尔瑞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到2018年国内联合办公进入洗牌期,80%的市场会牢牢控制在几家行业巨头手中。
但另一方面,上海的联合办公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在美国,联合办公占总体办公体量的10%到15%左右,在中国上海还不到1%,所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继续增长是必然趋势。可以说,规模化的现实需要足够大的增量和存量空间作支持,workingdom的快速布局能力将继续推动其版图的拓展。
另外,不少同行的快速布局都是以单体项目暂时亏损为代价,预计接下来会暂时放缓扩张节奏,改善单个项目的经营状况。相比之下,workingdom各项目已实现营收,凭借着专业的金融和地产行业管理经验,公司也有相当不错的现金流,在此积累下,workingdom下一步的计划是——反超。
合纵连横加快布局
今年4月,workingdom总部从南京西路的写字楼搬到了新乐路上的独栋洋房,这里曾是国际知名的建筑事务所——马达思班的总部,现被改造为workingdom旗下特色空间项目。建筑外立面由考究的玻璃幕墙和类编织物装饰组合而成,建筑顶层有开阔的花园露台,开放式会客厅,透过落地式玻璃窗,看到的是最具老上海风情的景致。
“之所以选择搬到这里,是源于我们团队本身认可联合办公这种形式,在自己打造的空间内办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和产品,将服务做到最优”,chacky这样解释将总部乔迁到这一特色项目的原因。
目前,workingdom已开设多条产品线:workingdomtube(感知体验共享工作空间)、workingdomcube(智能体验共享工作空间)、workingdomplus(跨界共享工作空间)、workingdomhub(共享生态社区)。其中,公司总部所在的空间就属于workingdomplus系列,该系列产品涵盖了传统商业体和独栋洋房的物业形态,空间软装设计和产品来自国际知名品牌设计师,整体风格简约自然,这与当下不少联合办公空间推崇的年轻化设计和丰富的视觉观感形成鲜明对比,workingdom将国际知名品牌融入到联合办公领域,推动了服务和产品的标准化,也为行业引入全新的合作视角。
除此以外,workingdom先后与联合创业办公社(p2)、旭辉·领寓国际达成战略合作:携手p2未来将在3年内国内布局落地100家实体空间,共同落实空间服务的提升,建立行业标准,从社区到体量全面占据中国联合办公行业的领导地位;与旭辉·领寓共同打造集共享办公、生活居住、创意社群于一体的生态社区,真正实现hometooffice零距离,以满足新生代用户居办一体化需求。
4月下旬,workingdom还完成了数千万的首轮融资,由永柏资本(pga)领投。在联合办公行业,workingdom的崛起之势已是有目共睹。
创新理论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在chacky看来,与p2、旭辉·领寓的一系列合作,是基于“插头和插座”的理论:
随着联合办公模式不断向纵深发展,行业对于空间的理解也在加深,围绕着空间和内容、企业服务两者的关系,比如结合物联网的概念提供垂直化服务,比如引入内容团队、深耕社群。
chacky的理解是,这种做法好比是建立一个个“插头”,workingdom要做的是为这些插头量身定制“插座”,workingdom的这种插座角色并不局限在空间层面,而是基于用户的需求进行衍生。据chacky介绍,目前workingdom还通过移动端平台为非空间入驻用户提供场地、会议室租赁,办公设备及第三方服务定制租赁、购买等功能化服务。
正是这种插座理念的品牌定位更加清晰,大大增强了workingdom对用户入驻的吸引力,自2016年2月成立以来,workingdom的业务实现了呈几何倍数的快速增长,服务体系整合超过100家服务商,服务企业300余家,注册会员人数超过10000人。入驻企业中,既包括时尚设计领域的个体业主,也包括e袋洗这样估值已达10亿美金的o2o独角兽企业,随着这些企业的入驻,workingdom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和认可。
可以预见的是,workingdom在联合办公行业的这场排位赛中必将脱颖而出,构建全新的办公场景服务生态的同时,将继续助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