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族,12代皆富豪,400年兴盛不衰,人称活财神,至今仍在!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意思是不管多么有钱的家族,经历三代的沉淀之后,必然走向没落。虽然我们总说什么百年家族,但其中家族的变迁历史,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原因很简单,在创业初期,因为贫穷,所以第一代创业人能吃苦,能在逆境当中迸发其聪明才智。第一家族,12代皆富豪,400年兴盛不衰,人称活财神,至今仍在!
“康百万”并不是指某一个人,是明清以来对康氏家族的统称,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历史悠久,更让人称叹的是他们整个家族12代子孙竟然都是富豪官吏。最早开始崛起,并开启兴盛之门的是范仲淹,当时有一句话是这么描述的“马儿跑上千里,不用吃别家的草,人行千里,脚下尽是康家的良田”。这个家族反而代代都被人们称之为“活财神”,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还能够发现他们的踪迹。
当然了康氏家族之所以能够数百年兴盛,靠的当然不只是手段,更多还是智慧的经商之道以及管家有方。庄园内的牌匾“留余”,更是成了康氏家庭文化的灵魂,这也是一块家训匾,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凡事要留用余,才是兴旺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康家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不仅是有着经商之才,还有着儒家之才,这才是真正的发财致富之道,才是年兴盛之道。
清康乾时期,第14代的康应魁进一步把商业版图拓展到棉花、布匹领域,并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家临洛水、黄河之利,组织船队,转运商品货物,靠漕运在山东、河南、陕西、江浙一带经商,开启了康家“富甲三省,船行六河”的财富格局,康家进入其最鼎盛时期。“留余”匾额是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最为著名的楹联匾额之一,当属中华名匾。康家之所以发家的原因与它的家训密不可分的。
可是,稳固的数百年的康氏家族最后为何还是逃不了衰落之路?可见时势之重要,家族的兴旺不仅和经营息息相关,也有朝代的局势息息相关,民国时期康氏家族也开始走下坡路。康氏家族在经营出现了隐患,那么这可是很致命的,随时都有可能让企业一败涂地;而家族的内部一些问题也慢慢的承现出来,不结团最终也会导致四分五裂的;另一方面清政府的封河、烧毁船只等也深深的影响了生财之源。
晚清时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百万”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统称,名扬四海,至今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