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可悲的大绍兴!!!!


在浙江,有这么一个城市:
从2010年末到2016年末,它的人口流失最为严重,资金增长最为缓慢,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倒数第三,GDP增幅全省倒数第五。
它就是绍兴。
下面表格是过去6年浙江11个城市主要指标的变动情况,其中资金是指“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下面简称“资金总量”;人口,使用的是小学生在校人数,由于各地政府人口统计偏差太大,使用这个指标替代“常住人口”;财政,是指地方预算内收入;GDP就不用解释了。
浙江11个城市四个指标变化情况(2010年~2016年)
地区 资金 人口 财政 GDP
杭州 95% 20% 109% 86%
金华 91% 12% 117% 74%
台州 97% 9% 183% 58%
嘉兴 94% 9% 119% 64%
丽水 91% 7% 130% 86%
温州 64% 8% 93% 72%
宁波 74% 3% 110% 67%
舟山 68% 2% 97% 94%
湖州 97% -1% 117% 72%
衢州 103% -7% 118% 65%
绍兴 50% -12% 102% 69%
浙江 83% 7% 103% 71%
全国 112% -0.03% 93% 87%
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统计局
从表格可以看出,浙江全省在资金增长、GDP增长上,过去6年跑输了全国水平;但在人口增长、财政增长上,跑赢了全国。
就浙江11个城市来说,杭州堪称四项指标的“综合增长冠军”,尤其是“小学生人数”增长速度遥遥领先。对于杭州这样的高房价城市来说,小学生人数增长肯定是慢于实际人口增长的,因为外来人口到杭州打拼,一定是成年人获得稳定工作、居所之后,才把孩子带来。
但对于人口流失的城市来说,小学生人数减少的速度,一定慢于常住人口减少的速度。道理也是一样的,成年人要先走一步。
从浙江行政区划图可以看出,金华是浙江的地理中心。但由于经济中心在杭州、宁波,所以浙江的经济“几何中心”应该在绍兴。
诡异的是,恰恰是绍兴,成为浙江全省人口流失最严重,资金增长最缓慢的地区,这是为什么?
熟悉浙江地理、历史的人都知道,绍兴开发的历史很早,已经有2500年的建城历史,是越国的都城。两晋南北朝时代,绍兴一带是全国瞩目的文化中心,以至于到了唐朝,李白杜甫们无一不仰望这里,以到这一带游历为梦想。
绍兴这个名称,是宋高宗南渡之后改的。此前的名称是“越州”,“绍兴”的意思是“高举宋太祖、宋太宗的伟大旗帜,复兴我煌煌大宋”。“绍”,是继承的意思,“兴”是复兴的意思。
可见,绍兴自古就是富裕繁华、人文风流的地方,是中华文明在南方的中心之一,其历史跟苏州平起平坐,比杭州、宁波、南京等更为悠久。
绍兴地处“平原+水网”的地带,交通便捷,自古如此。如今,运河、铁路、高铁、高速,绍兴什么都不缺。从绍兴市中心到杭州市中心,只有短短的50公里;从绍兴市中心到宁波市中心,只有90多公里。
杭州机场到绍兴市中心,只有大约25公里,杭州机场简直就是绍兴自己的机场。随着嘉绍大桥的开通,绍兴跨过钱塘江口通过嘉兴到上海,其距离也大大缩短。
然而,正是绍兴的地理位置太好,去杭州、宁波、上海太方便了,所以绍兴不仅没有吸引来上述三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反而被三大城市抽血,不断失去资金和高净值的人群!
上图:绍兴行政区划地图
有“大炮”称号的任ZQ日前曾在一个演讲里,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东京和大阪的交通、人口关系:
其实,这就是中心城市的“抽血效应”。
也许有人会说,“中心城市”不还有辐射、溢出效应吗?当然有,但问题是它能不能给你。
对于上海来说,绍兴太远了,而且在浙江。上海是强政府模式,它跟苏州是天然佳配。浙江这边是弱政府模式,在吸引外资、开出优惠条件方面,一直没有苏州、南通、无锡有竞争力。更何况,上海的能量如果辐射到浙江这边,也是先到嘉兴,浙江省对接上海的示范区也设在嘉兴。
上图:在长三角规划里,绍兴定位是第四个层级的城市。
对于宁波来说,辐射绍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是距离90公里。宁波经济总量小很多,资金总量只有1.7万亿(不到上海的六分之一),是绍兴的2倍多点。在5个计划单列市里,宁波的发展势头只比大连稍好点。目前宁波正在慈溪搞一个庞大的杭州湾新区,能不能捂热这个新区还不一定,哪里有能力向绍兴释放多余的能量?
杭州的资金总量是3.34万亿,在内地仅次于北上深广,位居第五。照理说,绍兴就生活在杭州的屋檐下,杭州一定会外溢资源给绍兴。但问题是,杭州的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深圳,自己还拖儿带女管着2个县(桐庐、淳安)和2个县级市(建德、临安)。有了多余的项目,还要先喂饱这四个亲儿子呢。
但对于绍兴的商人、金领、创业者来说,去杭州、上海显然机会更多。即便是炒房子,去杭州、嘉兴、宁波的机会也比绍兴更确定。而且,这些城市又那么近,来往又那么方便,为什么一定要死守绍兴呢?
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6年里,绍兴的小学生人数从30.03万人减少到了26.41万人,减少了12%;初中生人数从17.08万人减少到了13.87万人,减少了19%。
在2016年统计公报里,绍兴统计局还透露: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19.25和456.02万人,比上年分别下降4.3%和6.5%。
过去6年,由于货币超发全国存款总量增长了112%,但悲催的是绍兴只增长了50%。也就是说,在资金争夺战中绍兴同样完败。
上图是浙江全省GDP过去几年的增长幅度,下面是绍兴市的,让我们对比一下:
2016年绍兴的统计公报里,还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看懂了吗?目前绍兴的投资仍然是以民间为主,超过了七成(这是浙江的特点),但民间投资是下降的。主要的增长点靠什么?是国有投资,增幅达到了53.7%。这意味着什么,你懂的。
最近有媒体发文章说,有几个城市的房子可以“拾漏”,也就是严重偏低、值得投资。其中就有绍兴。通过上述分析,你认为他们的结论对吗?
最后,再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根据统计公报,绍兴常住人口里,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建筑面积)从2010年的36.6平方米,增加到了2016年的51.1平方米;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也达到了62.1平方米。
这在一个人口快速流失的城市里意味着什么,我想同样不言而喻。
最后的结论:
我曾去过绍兴两次,也接触过一些绍兴当地官员。绍兴给我印象非常好,的确是人杰地灵的城市,城市管理也井井有条,地方官员素质不俗,也很敬业。绍兴过去这几年发展不尽如人意,跟地方政府施政没有太大关系。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绍兴增长平平、人财两失?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经济规律。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中心城市的“抽血能力”越来越强。绍兴夹在省会杭州和计划单列市宁波之间,距离上海也不远,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机遇,人和钱的流失几乎是必然的。
或者说,小小的绍兴面对了三部抽水机:上海、杭州和宁波。
在中国目前的政绩考核制度下,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其实是有限的。在华北,一直有“北京富、周边穷”的说法,直到最近几年国家强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才有改观。
上海对苏州有强烈的辐射作用,但对于嘉兴、南通、无锡就弱很多。深圳由于面积狭小,对于东莞、中山、惠州有辐射带动作用。其他城市,目前尚看不出来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反过来,中心城市的“抽血能力”却非常强,尤其是高铁、城际轨道普及之后,绍兴这类城市的“空洞化”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研究。
比如在西安周围,宝鸡、渭南、咸阳、商洛都出现人口严重流失,而西安是强劲增长的;再比如在人口强劲增长的武汉周边,黄冈、黄石、孝感等城市也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流失。
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会出现城市圈化,但城市圈的增长半径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因为它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政绩考核),绍兴现象就是一个例证。
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刘晓博的文章,请读者朋友们帮忙点赞,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最大动力,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刘晓博了解更多

当路和桥都修通之后 人和钱却都跑了

楼主小心被和谐

现届政府创造的房产牛市简直是祸国殃民!

楼主分析的很透彻

谢谢提醒

非常精彩的文章,浅显易懂,

绍兴被杭州和宁波瓜分是迟早的事

拆走!拆走!拆走!大拆之后还要大走人!

跪求冯顺桥出山,就像杭州请王国平担任总规划师一样,让冯当规划民间规划师,给经费,但不入体制

绍兴市区中心城市建设缓慢,,柯桥上虞又不吊绍兴,诸暨新昌压根不认绍兴,领导干部尸位素餐,天天把好路修坏,把好树挖坏,
最后是大家一起自杀,一起死,一起被杭州宁波吸光

那些外地炒房的,刚想出货-被你一说出不了货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抄的。所以现在还在拼命鼓吹绍兴房价要涨到2万、3万的请歇口气吧。房子上涨最大的因素是人口流入,人都越来越少了,房子怎么涨啊?

落后的一塌糊涂不反省还怪周边怪别人?

只会粗工(拆和摊),不会精工(科技和创新)是几届通病。

今年要靠房子拉回来

市区中心需要建设吗?建设用地都给了城南了

地铁项目会让绍兴雪上加霜不信走着瞧

很贴切啊!

主要是绍兴的风水格局太小,财富都会被钱塘江的潮水无声的冲走。这就如同财富会被杭州上海宁波嘉兴吸走一样。
鉴湖是钱塘江边的一个泻湖,而绍兴城市只是这个泻湖中的一个岛。风水只在这个岛内城内才有藏金纳土的能力。
工业是金,将工业搬之滨海,袍江,就是将金置于水中,任由潮水冲去杭州,上海,嘉兴,宁波。所以绍兴是没有钱塘江时代的,同理也不会有曹娥江时代。
绍兴未来的出路在城南,在平水,污染也只需接几根污水管,空气也只需装几个除尘器,但财富却会流在绍兴。不会被风水卷走。
打几条隧道通崇仁,嵊州,诸暨,这才是绍兴的未来,绍兴只有南下,方才有一线生机。北进的话,也就如金入大海,一去不回。就连传统的印染业都要死掉。被大水冲跑,卷走,被嘉兴苏北超越。

是的 地铁开通以后方便更多的人才资金和其他资源更快的流向杭州省城了

这几年响应政府号召北进的企业,有几个是好的。相反逆势而行,留在城南,平水,富盛,福全的企业,几乎是个个红火。这就是风水的力量,无形中能够藏金纳土,无形中能够灰飞烟灭。嵊州,新昌,诸暨的企业那一个不比绍兴好。南下没有风水的冲刷啊!南比北好。
我这样说,会不会也被唤去喝茶?因为政府要北进,风水要南下,这就是反调。
别看现在袍江,滨海红红火火,一旦企业破产,也就如同美国的底特津一样,破败不堪。新造茅坑三日香,仔买爷田不心疼。化钱放烟火,投钱看水花,终有一时的热闹高兴,但后来呢?

刘晓博一无聊砖家,都是事后理论,国家的规划根本不懂,一天到晚小学生小学生,他怎么不说上海这几年小学生在下降,人口负增长,按他的逻辑理论,放去年来做预测也没问题,那绍兴房价得大跌,实际却相反,此人的文章我向来不齿,自己观点都成天变来变去的,为了博点击率的文章而已

地铁隧道打到崇仁,嵊州,诸暨吗

是的,南下比北进要好,更利于绍兴的本地居民,长久的富裕,一劳永逸。其意义不亚于古时鉴湖的围垦。
退一万步讲,山地隧道还是个三防庇护所呢!

嵊州企业好吗?远远不如上虞吧,主要是绍兴某些地方的政府企业对自身定位及未来发展迷茫得很。特别是柯桥、越城、嵊州产业升级转型搞得一踏涂地,这三地找到了政府迅速致富之路-推高房价、地价,倒还是上虞、诸暨及新昌三地各方面都搞得有声有色。

先有城南开发区,城东开发区,两马出角拆掉老城,开发袍江,镜湖跑马圈地,三划王搞迪荡开发,换个领导开发一处,都成了开发商的代理人,大饼越摊越大,城市郊区化完全丧失了一个发展中的城市需要人口集聚的虹吸效应才能向外发展的最基本的基础,本届政府忙着为前几任房产代理人擦屁股拆好城里拆农村去库存,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和炒房者还在继续鼓吹摊大饼。。。。。。。

十个铜板十个人集中热闹处围观,围观的人会越来越多——产生虹吸效应,一个人一个铜板分散十个地方独自一个人围观,这十个人是标准大呆子——城市郊区化

金木水火土,金在水边,犹如企业在水边那样都是难以红火的。
中国的经济区,靠在水边的能有几个好?企业一定要靠山。曹妃甸成了笑话,宝钢成了笑话,这钱塘江时代,这曹娥江时代,难道以后也不会是笑话吗?肯定是的。
水只能生土,土生木成山,山再聚火炼金。绍兴的北边是水,能有南边山区聚火生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