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嘉善杜鹃花展时间是4月19日至5月6日


人间四月天,嘉善赏杜鹃。日前,记者走进坐落于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的碧云花园,只见近两万盆杜鹃盆景姿、形、色俱佳,令人耳目一新;数十万株杜鹃盆花次第开放,如入花海;更有众多在此“寄养”的杜鹃花点缀其间,妙趣横生。眼下,碧云花园的杜鹃花已花开过半,嘉善杜鹃进入一年中最佳的观赏期。
嘉善杜鹃 文化“着色”
孔雀式、悬崖式、宝塔式、花篮式,粉者如霞、红者欲燃、白者似雪,经过嫁接、修剪的杜鹃盆景多为小叶小花。花开时,成簇成片,如锦如缎。“整齐、团结,这是杜鹃花的独特气质。”嘉善碧云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菊明告诉记者,这正是他青睐杜鹃的缘故,在他眼里,杜鹃花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品质。
2001年,农民企业家潘菊明一手建立了碧云花园。“但与杜鹃花结下不解之缘,还要从2002年说起。”潘菊明说,当时,有人向他建议,希望碧云花园能将嘉善的杜鹃产业“做起来”,将杜鹃文化弘扬下去。据了解,嘉善的杜鹃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嘉善人民素喜杜鹃,早在清乾隆年间,西塘镇居民便开始种植杜鹃。1987年,杜鹃花被定为嘉善县花。历经多年发展,嘉善已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杜鹃花盆景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去年,杜鹃盆景造型技艺成功列入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嘉善杜鹃正积极申报嘉兴市“非遗”。
“除了栽培杜鹃的土壤、气候等因素,深厚的人文积淀是嘉善杜鹃享誉全国的重要原因。”潘菊明认为,杜鹃花的栽培早已超越农业的范畴,上升到了艺术的领域。“嘉善杜鹃盆景造型借鉴了扬派盆景‘云片’的造型手法,吸收了岭南派盆景‘蓄枝截杆’的修剪艺术,传承了浙派盆景‘重风骨、尚气韵’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嘉善杜鹃特有的艺术流派。”如今,潘菊明除了挖掘当地特有的杜鹃盆景造型技艺,还积极参加国内各大杜鹃展会,多方搜罗散落在五湖四海的杜鹃盆景精品,提炼精髓,融会贯通,致力将杜鹃花塑造成嘉善的一张名片。“正如提到樱花,人们立刻想起日本;而提起杜鹃,我希望大家第一个想到嘉善。”
以花为媒 做大平台
2007年,碧云花园以嘉善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为契机,承办了首届杜鹃花展。截至今年,嘉善杜鹃花展已成功举办7届,每年吸引着全国数十个省、市的客商前来参展,更引来无数游客争相观赏杜鹃盆景的万千仪态,品味嘉善杜鹃的文化底蕴,同时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随着嘉善杜鹃知名度的日益提升,上海、杭州等地的植物园纷纷向碧云花园抛出了“橄榄枝”,先后引进100多个品种的嘉善杜鹃。而自从当选全国花卉协会杜鹃花分会的副会长后,潘菊明时常奔波于国内的各大杜鹃花展。4月10日,在湖北麻城开幕的第十二届中国杜鹃花展览上,来自嘉善的60盆精品杜鹃盆景惊艳亮相,受到全国各地杜鹃盆景爱好者的追捧。
“1972年,尼克松访华途经杭州时,已近江南杜鹃花盛开季节。杭州园林文物局诚邀西塘卓士浩先生携栽培多年的19盆杜鹃盆景,用以装点接待,为中美友好带来了春意,嘉善杜鹃盆景也因此轰动全国,成为园艺家和盆景艺术家的宠儿……”在潘菊明看来,如今的嘉善杜鹃盆景,正渐渐重塑当年的辉煌。然而,面对嘉善杜鹃逐步走向市场、逐渐形成产业链的大好前景,潘菊明并没有立即打算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国内做产业的很多,而碧云花园更愿意打造一个以花为媒、以展会友的平台。”潘菊明说,一件精品的诞生需要多年的悉心栽培、精雕细琢,因此,他选择以杜鹃花为媒介,深挖赏花经济,以此引来更多游客。“同时希望吸引民间高手来嘉善,带来更为高超的造景特技,使杜鹃文化源远流长。”他说,这是自己多年来坚持举办杜鹃花展的初衷。
据了解,2014中国·嘉善杜鹃花展将于4月19日至5月6日在碧云花园举办。同时,众多民间高手将携200多盆精品杜鹃盆景亮相展会。
来源:嘉兴日报

碧云花园要门票吗?
不是很清楚,你可以问问展会工作人员
如果免费开放估计,人多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