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字融入人们的血脉,中国语文教材鲁迅选收篇目最多
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绍兴鲁迅纪念馆举办《那些年,我们遇到的鲁迅》展览,以表达故乡人民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这是一个以语文教材版本为视角的独特展览,将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进行梳理,让人们清晰地看到,鲁迅对几代人的巨大影响。
在中国现当代语文教材版本中,哪位作家选收篇目最多?《那些年,我们遇到的鲁迅》展览告诉你,是鲁迅!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的文章就开始选入当时许多国文或国语课本,显示出鲁迅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开始统一编写中小学教材。
自此,历年教材对鲁迅作品的选录经历了一个稳定更替和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些作品跟随大多数人一生,成为心中无法抹去的“鲁迅记忆”。
展览的内容主要是从1950年开始,分 课本 · 回顾、回忆 · 温情、感知 · 解剖、文体 · 批判等四个部分,将历年入选小学到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文章一一列出,鲁迅的笔下闰土、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积淀在人们最初的记忆中。鲁迅的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范本,其文辞深切,意涵深远,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故乡》、《好的故事》等,回忆的温馨,与行文的暖色,让人回味;杂文创作贯穿了鲁迅的一生。鲁迅杂文中体现的抗争精神、独立人格、决然态度、犀利文风,如匕首,似投枪,最能显示鲁迅力量、鲁迅个性、鲁迅风格。 杂文的文体精神在鲁迅笔下被发挥到了极致。像《记念刘和珍君》、《论雷峰塔的倒掉》、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令人称绝。
有人说,鲁迅作品从语文课本中“大撤退”了,但展览用数字告诉人们,无论哪个语文教材版本,鲁迅至今仍然是选收篇目最多的作家。 整个展览有数字,有图案,用事实说话。
“近百年来,鲁迅是最具有独立思考和艺术个性的伟大作家。”绍兴鲁迅纪念副馆长徐东波说,“展览以这样的独特视角来纪念鲁迅,很有新意,也很有深意。”
正因为如此,跟着课本游绍兴,是唤取人们心底的鲁迅和绍兴情结。很多人期望,来绍兴一游,与鲁迅再次“相遇”。
据悉,《那些年,我们遇到的鲁迅》展览从9月25日开始至10月25日结束,由绍兴鲁迅纪念馆与广州鲁迅纪念馆两馆联合主办。
可是鲁迅路这么烂
习 大还是喜欢鲁迅的。
可是鲁迅精神却没有融入我们血液 相当一部分人还是继承了阿Q精神
这让山阴怎么活啊?他自觉水平比鲁迅还高。
大汉奸一个,
先生笔下的人物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