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锋:浅谈永定区扒窃案件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张家界政府公众信息网
扒窃作为多发侵财性案件之一,长期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扒窃案虽小,群众却往往以此来衡量辖区社会治安状况,评价公安机关的业务能力。本人自今年下半年专门从事和负责反扒工作以来,结合工作实践,发现我区反扒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倍感责任重大。为更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共同遏制扒窃案件高发势头,现就我区扒窃案件现状及对策谈点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一、当前我区扒窃案件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扒窃案件发案高,结合警综平台数据统计,2014年截止发稿,我区扒窃立案333起,与去年同期(2013年全年发案314起)相比呈上升趋势,占全部侵财案件比例的13.4%,相较我省其他地区处于较高位置。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发案区域较固定。一般来说,扒窃人员行窃地域主要集中在繁华街道(如十字街至文昌阁一段)、新峰、茂隆等四个个集贸市场、几大超市或公交线路车等人群拥挤的地方。
(二)作案时间分布有规律。由于扒窃人员多选择在人群拥挤的地方的作案,所以在案发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早上6点至9点多在线路公交车,新峰、茂隆等集贸市场;下午14时至16时多在文昌阁、电影院等繁华街道上; 17时以后多转移至几大超市、电影院门口。每日上下班前后为案件高发时段。
(三)作案成员较固定。城区扒窃人员相对固定,主要为二、三十个长期以扒窃为生且有长期吸毒史或者严重传染疾病(如艾滋病)的本区人员,也有少数外地流窜到永定的新疆籍扒窃人员及聋哑人。作案人员的年龄大多在15至40岁之间,也有少数未成年人。其中以男性为主,且八成以上为被打击处理过的惯犯。本地扒窃人员相互认识,成松散的团伙结构,多数时候结伙作案,作案时有配合但无具体分工。经统计,本地在册扒窃人员有100余人,其中90%为吸毒人员,通过打击处理关押了一部分,活跃在社会上的多数为刑满释放、强戒期满和无法羁押的。
(四)作案手法隐秘。城区扒窃人员主要使用镊尖粘有双面胶的医用镊子为作案工具,线路公交车上用刀片划包和“踩脚”为主,新疆籍扒窃人员及聋哑人主要以徒手“撕包”为主,偷窃的目标大多定位在中老年妇女和学生摸样的少女,偶尔也有中老年男子被扒。行窃时扒窃人员多使用其他物品障眼,从后方贴近目标环视四周无人注意块速下手,得手后从街边小巷逃逸。一旦失手,则藏好夹子,用眼神威胁失主,或装做什么事也未发生,继续前行。
(五)作案智商化。一是打“转移战”。反扒民警到A地,扒窃人员就转移到B地行窃,并迅速电话通知其他扒窃人员,有时甚至集体歇业。二是打“时间差”。反扒人员上岗,扒窃人员就休息;反扒人员下岗,扒窃人员作案。如凌晨很少有便衣反扒民警,扒窃人员就利用这段时间潜入新峰市场盗取行人财物。三是打“配合战”。部分扒窃人员具有初步的战术配合意识,在发现便衣反扒民警,能及时转移赃物,销毁证据,逃避打击。如A、B两扒手装着不认识,分别一前一后走街道两边,互成犄角,减少视角盲点,互相掩护,扒窃得手后迅速转移赃物分散而逃。
二、扒窃案件多发的原因分析
(一)犯罪成本低为扒窃犯罪提供了蔓延的土壤。一是作案过程简单。扒窃犯罪从选择对象到实施作案,过程简单,时间短暂,比实施其他犯罪更加方便,这无形中增强了扒窃人员的信心和犯罪欲望。二是作案成功率高。扒窃人员行窃地域主要集中在繁华街道、集贸市场或公交线路车等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人员结构复杂,人口密集,给扒窃人员实施作案有机可乘。三是扒窃犯罪的处罚偏轻。多数扒窃案件涉案数额较小,对涉案人员处罚力度不够,震慑力不强,面对低成本、高收益的现状,扒窃人员往往敢于以身试法。
(二)群众防范意识薄弱为扒窃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扒窃人员在实施扒窃犯罪中主要以钱包、现金和手机为目标,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要侵犯对象。这类人群防范意识较弱、反应较慢,往往将财物不贴身存放,有的甚至游离于自己的视线范围,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机会。同时,社会正气不足,绝大多数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敢怒而不敢言,少数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不愿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更不会在现场挺身而出,助涨了扒窃人员作案的嚣张气焰。
(三)打击惩处难为扒窃人员提供了侥幸心理。一是反扒队伍建设不强。目前,分局反扒中队仅有反扒中队长(民警)1人和4名巡防队员负责反扒工作,配备面的车1辆,缺少专用反扒装备。同时,还承担禁毒等其它刑事案件办理工作,存在民警单人办案的现象。城区各派出所成立了专职巡防队,但并未针对扒窃案件高发的敏感部位部署巡防力量,开展反扒工作。对日常接报的扒窃报案,普遍停留在“接警立案”状态,后续侦查工作缺失,扒窃破案率相对较低。反扒队员工作任务重经济待遇低。除了办事处每月发放的工资896元外,其他福利待遇无人过问,影响到反扒工作成效。二是调查取证难。由于扒窃犯罪具有结伙作案、赃物转移快、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多数扒窃犯罪无现场可勘、大多数群众不愿作证,导致办案中取证难度大;公交线路车沿线派出所在限期处警中,往往不能及时调查走访,造成时候无法寻找目击群众,固定证据难。因而,时常出现因证据不足而抓了不能办、办了捕不了,造成抓了又放的窘境,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打击扒窃犯罪的震慑力。三是反侦抗审能力强。在抓获的扒窃人员中,大多数是“久经沙场”、“多次进宫”的老扒手。他们长期在与公安机关较量中,反侦查意识和抗审能力不断增强,一旦被抓获就尽可能毁弃证据、说谎狡辩,百般抵赖,拒不供认。同时,少数嫌疑人还通过自伤自残,逃避打击。
三、打击扒窃违法犯罪的思考
(一)加强基础工作。一是做好信息研判工作。情报信息是公安基础工作,是精确打击的保证,它对加快破案、预防犯罪有着重要作用。反扒情报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群众报警的汇总分析。另一个方面,建立街面情报信息网络,通过信息员反馈得到情报。街面反扒情报信息员可以从长期在街面做生意且具有正义感的群众中物色。因其长期处在街面,能识别扒窃人员,同时由于扒窃行为对生意也有一定影响,使其愿意协助公安机关。二是做强反扒专业队伍。反扒中队的警力配备至少2人以上,保证执法办案的合法性;反扒队员定期从巡防队员或协辅警调集,新的力量不断加入让扒窃作案员感到早木皆兵,也提升了全区巡防队员或协辅警的反扒能力;加强反扒工作保障,配齐通讯器材(对讲机)、取证器材(微型摄像机)、交通工具等装备,明确反扒队伍的工作经费和补助标准,及时兑现奖励,提升反扒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做实管控工作。由于我区本地扒窃人员大多都有吸毒史,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有严重的传染病,普通监管场所无法对其进行关押,但特殊涉毒人员收治中心的收治容量有限,因此,除了打击处理一部分扒窃人员外,应联系当地村组、社区及乡镇领导,加强监督管控,在重点人员住处周围广布眼线,随时向公安机关汇报,适时掌握动态;对外地流窜来我区的扒窃人员要认真清理,派出所可以通过入户调查、出租房屋登记、暂住人口清理等日常工作掌握辖区外来务工人员情况,对有前科劣迹的外来人员及时掌控,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将有嫌疑的外来人员及时“劝”返回原籍。
(二)熟练应用“巡、蹲、跟、抓”四步反扒法。一是巡。就是强化巡逻防控,减少扒窃案件发案率。要组织成立专门的巡逻队伍强化重点路段、超市、农贸市场的巡逻防控工作。组建专职巡逻力量进行城区巡逻防控,针对辖区扒窃案件的特点,每天分时段在不同的地段巡逻。二是“蹲”。就是反扒民警在扒窃案件高发区域蹲点守候。反扒民警在街面来回巡查,虽增加发现扒窃行为的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反扒行动的暴露几率,民警越多暴露的机会越大。结合城区反扒的实际,我认为蹲点守候是目前应该优先采用的反扒措施。例如:我曾带队专门在新峰市场三楼设立反扒监控点,专门派人负责对新峰市场进行监控,发现有扒窃违法犯罪行为后立即用摄像机高空涉嫌,全场记录扒窃过程。此法,成功抓获了扒窃人员高峻,并以零口供成功将其移送起诉,且至今嫌疑人高峻也无从得知违法犯罪活动是如何被发现的。蹲守应选择既能隐蔽又能便于观察快速出击的地点;蹲守只能控制点,要加强线、面的控制,应增加反扒小组或者与跟踪等反扒措施配合使用。三是跟。就是跟踪。跟踪是反扒中最常用的侦查手段之一,是抓获现行扒窃犯罪嫌疑人的有效措施。成功的跟踪应注意:首先,精神集中,认准对象。首先要记清跟踪对象的身材、发型、衣着等相貌特征,跟踪过程要始终将扒窃人员纳入视线进行监控。特别是在繁华地段,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集中,不要被相似的人误导,而跟错人至脱梢。其次,注重配合,保持距离。跟踪过程中,反扒人员首先应灵活根据人流、环境、视线条件确定跟踪的距离,一般情况下,相距20米为宜,即使在人流稠密的地段,相距最少要也在3米以上。其次,采取相宜的战术队形跟踪,或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或三角队形,或前后交替变化跟踪。跟踪时反扒人员应避免神色慌张,跟得太紧,让扒窃人员察觉。反扒经验不足的反扒人员跟踪时往往担心跟太远看不清扒窃行为发生,其实扒窃人员扒窃时一般有抬臂取夹,弯腰埋头小步跟进,以及得手后转身逃逸等幅度较大的动作,只要注意力集中是完全能够发现的。反扒人员在感觉到扒窃人员有所警觉时,应让其他反扒人员替换跟踪。再次,熟悉环境,有效掩护。反扒人员对自己工作辖区的情况(如道路出入口、建筑物)应了如指掌。跟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人流掩护自己,尽量避免与扒窃人员照面,并提防被跟踪对象突然转身,如果其突然转身能避则避,否则可采取假装打电话等措施加以掩饰,此时切忌不要与扒窃人员进行眼睛对视。询问受害人要讲究策略,声音不要过大,避免惊动扒窃人员。最后,锁定目标,人赃俱获。根据办理治安、刑事案件相关规定,要对扒窃嫌疑人进行后续的打击处理,相关证据必须要充分、确凿,换句话说就是要人赃俱获。所以反扒人员跟踪扒窃人员时,切勿操之过急,而要耐心等待战机。扒窃嫌疑人员一次作案未遂,在其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连续作案,直到窃得财物,所以反扒人员一定沉得住气,不人赃俱获,不惊动跟踪目标。四是“抓”。就是抓获扒窃嫌疑人。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成就感,但也要“稳、准、狠”,否则将前功尽弃。在控制住嫌疑人后,应立即对其搜身,收取证据,防止其行凶或自残逃避打击;还应注意询问周围群众,并认定事主和证人,请他们到公安机关去作证,努力做到三证齐全,以便将扒窃嫌疑人绳之以法。
(三)社会共同参与。一是反扒宣传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在扒窃案件多发的地段、场所张贴反扒防扒宣传标语、张贴民警提示、宣传画、不妨反扒的广播、视频等,一次提升群众自身防范意识,提醒群众在乘坐公交车、购物时,尽量避免携带贵重物品或大量现金。对永定区出台的抓获现行“两抢一盗”现行人员奖励办法大力宣扬,弘扬社会正气,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二是监控无缝对接提升识别扒窃人员能力。加强城区天网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强案件高发场所的监控视频建设,对扒窃案件的预防、发现、打击、取证具有重大作用。合理利用社会其他监控资源,实现社会监控与治安、交通监控视频对接,形成无缝天网,让犯罪无所遁形。三是公交、车站等易发案部门承担起防扒之责。公交、车站虽以流动人员为主,但公交、车站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能够识别扒窃人员。但法律法规并未明确公交、车站等易发案部门承担防扒之责,公交、车站工作人员面对群众乘客被扒,往往只有少数有正义感的出言提醒,更多的是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无疑是对扒窃人员的纵容。发动公交、车站等易发案部门承安起防扒之责,在发现扒窃人员行窃后及时提醒乘客、制止犯罪,及时报警,配合公安机关抓获嫌疑人,能够有效震慑和减少公交线路扒窃。
(本文作者系张家界市公安局永定分局刑侦大队反扒中队长)

唉!只能叹气……

写的好,希望能逐步实施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全民共同与小偷作斗争

新加坡是不是有种惩治贼的办法:大庭广众下抽三鞭子
穆斯林国家的那种做法:是动哪根手指干活的,就断那根手指。小贼出门就容易被老百姓发现。
以上法律实用多啦,偶赞同!!

犯罪成本低的原因。谁在纵容犯罪?不得不承认,毛时代社会风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