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世界 | 冬季的花尾榛鸡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属鸡形目,是中国松鸡科中体型最小的一种(36厘米),体型似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尾榛鸡俗称飞龙、飞龙鸟。雌雄鸟的主要区别是雄鸟的喉部为深黑色,体羽也更为鲜艳,特别是在春季的求偶期,雄鸟眼睛上部有鲜红的眼睑,很好看。
花尾榛鸡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实和种子,已经记录有30多种植物和10余种动物。在深秋、冬季和早春当地面被雪覆盖时,几乎完全是在树上觅食,与此相适应,它的爪上具有栉状缘,可以抓住冰滑的树枝,这是对冰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长尾林鸮、苍鹰等猛禽及一些鼬科动物是花尾榛鸡的主要天敌。
花尾榛鸡曾是松鸡科鸟类中,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一个种,但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后,它的栖息地日趋缩小,被割裂成不连续的岛状或带状,生活于欧洲各国的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已经灭绝。生活于中国东北的花尾榛鸡在满语中被叫做“斐耶楞古”,意思是“树上的鸡”,后来取其谐音,称为“飞龙”。因为它的肉味芳香、鲜美,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狩猎鸟类,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还把它作为岁贡鸟,进贡给皇帝作美味佳肴。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狩猎,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长白山的花尾榛鸡密度竟下降了84%。目前花尾榛鸡的数量极为稀少。(摘自《鸟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