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拱门算啥?我们为背后的税收筹划出点子

国内品牌拼了命想与欧美范儿接轨,国际大品牌m记却带来了一股清流
据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显示麦当劳(中国)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
他们家给出的原因还是很正经的“加速本土化运营更好地抓住中国吃货的胃”谁信?
作为税务界的一股清流,建议大家最应该关注的是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的易主,这可是件省钱的大事。
主角:中信股份
早在2017年1月9日,“金主”中信股份发布公告《收購麥當勞中國大陸和香港業務之控制權益》,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这笔交易中信股份出资665.6百万美元(约合5,165百万港元)即6.656亿美元购买了位于境外的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32%的股份,由此反推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的价值为20.8亿美元。
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是什么鬼?值这个价
ps: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已变更为金拱门中国管理有限公司,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也变更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但为了避免与金拱门投资发生混淆,图表中仍保留原名。
有些混乱?梳理一下麦当劳心里的小算盘
从税收角度来看,揭开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的真实面目,这个问题有以下看点:
1、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是导管公司
指通常以逃避或减少税收、转移或累积利润等为目的而设立的公司。这类公司仅在所在国登记注册,以满足法律所要求的组织形式,而不从事制造、经销、管理等实质性经营活动。也就是常说的邮箱公司,在当地只有个邮箱地址没有任何人员资产。
2、中信购买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构成间接股权转让
间接股权转让简单地说,就是某人在避税地有一个导管公司持股国内子公司数亿资产,如果直接出售国内子公司可能会缴税上亿的所得税;但是如果出售避税地的导管公司,一方面大多数避税地对境外所得免税,这笔交易避税地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境内企业股权信息没有变更,国内税务局不知道这个公司实际上已经卖了,征税更无从谈起,通过这种简单的企业组织构架就可以逃避上亿的税收。毫无疑问这种间接股权转让严重的损害了资产价值创造地国的税收利益,显然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做法。
也就是说,麦当劳的股权转让就是很明显的间接股权转让,双方交易的标的是一境外公司,但是这个境外公司全资控股麦当劳中国公司,麦当劳中国公司再管理控制国内的麦当劳产业。需要留意的是,这个境外的公司可能没有什么资产甚至只有一个邮箱电话,但是却值20.8亿美元约合138.28亿人民币,这个价钱买的明显不是境外的导管公司而是境内的资产了。目前还没有看到对该笔间接股权转让的报道,不知道是否在国内申报纳税。
3、麦当劳公司收取特许权使用费与股息的区别
从交易后股权构架可以看出,金拱门投资公司持有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份,由于持股低于25%属于不具有重大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易不是关联交易。
我国税法的关联交易认定中规定“双方存在持股关系或者同为第三方持股,虽持股比例未达到本条第(一)项规定,但一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方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特许权才能正常进行”。金拱门投资公司如果从国内获得特许权使用费还是属于关联交易,但是麦当劳集团控股一直是麦当劳mcdonald’s ltd.和金拱门golden arches investments ltd双线的,两者之间可能并不是关联关系。所以,名字改不改也就只是一个大众调侃的话题罢了。麦当劳公司向中国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就不是关联交易,不会被进行反避税的转让定价调查。
总的来说,麦当劳这样一番折腾,钱是省了不少
为了回避导管公司的税收风险不申请税收协定,把收取特许权的公司设立在香港新加坡这种对境外收入免税的避税地,税收成本也降低到只有10%预提所得税了(增值税境内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就不计算入税收成本了),比持有部分股份收取分红的25%企业所得税+10%预提所得税要划算的多。来,看表格来对比
特许权税前100万税后90万税收成本10%,股息税前100万税后67.5万万税收成本32.5%,支付特许权比支付股息的税收成本低225%。所以从税收角度来看特许权使用费的税收成本要比获得股利低太多了,应该尽可能多收取特许权使用费,使公司微利或者亏损,从而降低税收成本。
目前我国反避税的重点从商品转让定价转移到特许权使用费的合理性问题上,但是通过隔断关联关系来回避反避税调查的方法税务局还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看到这里,有一点倒是引起了小编的反思,麦当劳这样的布局——不管是间接股权转让还是隔断关联关系的特许权使用费,都可以看出有税收筹划的影子。筹划的好,可以有效降低税收成本,所以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算好一个税务车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