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0日消息,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masayoshi son)的净资产在过去三个月内增长了120亿美元,令其复杂的个人财务状况所承受的压力得到缓解。正是因为知名分享吧的迅猛发展,所以给行业也带来了新的契机。
软银股价已经较3月份的低位增长了138%,市值达到1250亿美元。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随着软银股价飙升至20年来的最高点,孙正义的净资产在周四达到200亿美元,较3月份的84亿美元增长了一倍以上。这是彭博亿万富翁指数自2013年1月开始追踪孙正义的个人财富以来,这位62岁富豪的净资产首次超过200亿美元。
彭博对于孙正义的财富计算并不包括他已质押出去的大约133亿美元软银股票。监管文件显示,这些股票占据了孙正义所持软银股票的40%。孙正义还向不同实体有偿借出了另外26%的个人持股,主要是经纪商。这部分股票被计算在了孙正义的净资产中,因为他对这些股票保有控制权。
延伸阅读:
“毕业”了!软银孙正义退出阿里巴巴董事会
“作为董事,我从阿里‘毕业’了。”
6月25日,在软银集团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宣布,即日起退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
软银集团成立于1981年,由孙正义创立,主要投资it产业,1994年在日本上市。20年前,慧眼识珠的孙正义对成立仅一年的阿里投资2000万美元,到2014年阿里在纽交所上市时,软银持有的阿里股份价值高达580亿美元,翻了2900倍,成为投资神话。
2019年12月,在东京大学一场对话中,孙正义回顾了投资阿里的场景:马云和他见过的所有创业者都不一样,不谈商业模式,也不要钱,“他只说了自己的愿景,我能感受到他的决心和激情,5分钟之后我说我懂了,你要改变世界。”这笔投资,也被孙正义视作是自己“最成功的投资”。
此前的5月18日,软银公告称,马云将于6月25日卸任软银集团董事。马云从2007年开始担任软银集团董事,参与重大决策。在股东大会上,孙正义表示,对马云对软银的贡献表示感谢。
2019年,张勇继任马云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正义表示,“这位年轻的杰出领导者将领导这家了不起的,他是个十分值得信任的领导者”。
截至目前,软银集团仍持有阿里巴巴港股股票为539亿股,占总股本的252%,最新市值近12000亿港元。孙正义表示,软银将尽可能长期持有阿里巴巴股票。
软银的巨亏是另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上月,软银集团发布的2019财报显示,2019年的经营亏损达1365万亿日元。这是软银近15年来的首次亏损,也是自成立以来的最严重亏损。对此,软银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旗下的愿景基金等出现较大投资亏损。
据了解,目前愿景基金投资组合共有88家,累计投资约750亿美元。孙正义介绍,在过去一年中,88家中有26家估值上升,47家估值下降,其中约15家将走向破产。这其中,就包括对优步、wework的失败投资。
“在我看来不算坏,我们会继续投资,但不是激进的投资,会为未来的投资采取谨慎的步伐。”孙正义表示。
软银还公告称,将回购575%的股份,总值至多5000亿日元,回购日期将从6月26日开始,直至明年3月31日。
软银旗下初创获准美国薪资贷款项目援助
据外媒报道,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 corp)的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vision fund)支持的四家科技初创,是获准接受美国新冠肺炎大流行援助计划的小型之一。
在2018年由软银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3亿美元的共享汽车初创getaround inc被列为500万至1000万美元贷款的批准对象。财政部仅提供贷款金额范围,而没有按名称确定那些寻求低于15万美元贷款的接收者。
车载监控技术nauto inc被批准为200万到500万美元。2017年7月该在软银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约15亿美元。
云技术cloudminds technology inc被列在贷款额为100万至200万美元序列。它在2019年5月的一轮融资中共筹集了186亿美元,其中包括软银。
总部位于瑞士的能源技术energy vault被批准获得15万至30万美元的贷款。2019年8月energy vault从软银筹集了11亿美元。
资金数据主要来自数据pitchbook。
一位接近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的人士表示,该基金建议,现金状况良好或有能力筹集私人资本的投资组合不接受政府贷款。愿景基金已经投资了91家。
汽车租赁平台getaround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封锁措施影响,该业务“受损严重”,而这笔贷款“帮助减少了对本机构健康状况的其他严重影响。”其他均未回应置评请求。
薪酬保护计划(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旨在通过向拥有500名及以下数量员工的提供低息贷款来巩固就业,并证明他们需要这些现金来满足诸如薪水和租金等基本需求。
该计划宣布后,风险投资商对他们所支持的初创是否应该申请贷款意见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