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就这样开始了,7月6日,中美340亿美元的商品互相开征。
其实中美贸易战开始的比较晚,7月6日才开始。
虽然国内股市的走势,反应出国人对中美贸易战充满了恐惧,但是实际上,
欧美,美加,美墨贸易战早在6月份就已经开始
美国从6月1日开始正式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注意是已经开始了。
因此欧盟,加拿大,墨西哥三方都进行了报复。
6月5日,墨西哥正式宣布对来自美国的某些种类钢材、猪肉、农产品和威士忌征收15%-25%的关税,清单涉及接近30亿美元商品。
然后呢,欧盟也计算了下,发现自己对美国钢铝产品出口总价值为64亿欧元,
于是欧盟从6月22日起对自美国进口的价值28亿欧元的产品加征关税,对剩余36亿欧元加征关税将在日后实施。
加拿大也不甘示弱,7月1日开始正式对约126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这是加拿大自二战以来最猛烈的贸易报复行动。
所以我们算一下,墨西哥30亿美元+欧盟28亿欧元+加拿大126亿美元,加起来大概189亿美元的样子,这个规模和中美贸易战是没法比的。
中美贸易战340亿美元商品关税于7月6日开征,其余160亿美元商品关税待进一步评估。
所以中美贸易战还是贸易战主战场。
当然我们要知道,此时此刻,美国打的贸易战是340亿+189亿=529亿美元,中国是340亿美元。其他如土耳其,印度,俄罗斯也在征收美国商品关税,只不过金额不高。
所以就关税来说,美国现在承受的压力是比中国要大的,但是明显美国人反应很淡定,这也说明美国从高层到平民都有一种强者心态,强者心态的特征就是恐惧更少。
当然,特朗普还威胁要对所有欧盟出口的汽车征收20%的关税,这个规模就比较大了,所以欧洲目前最关心的也是这件事。
2017年,欧盟向美国出口了374亿欧元(436亿美元)的汽车,另外还有价值62亿欧元通过其他渠道进入美国,这个就是500亿美元的规模了。
不过按照种种迹象,欧洲应该会妥协,7月4日美国驻德国大使会见戴姆勒,大众,宝马,传出会议上讨论可以接受欧美互相实现汽车零关税,结果第二天7月5日这德国三大车企股价立即大涨4%-5%。
欧洲人和美国人,在文化和血缘上是远比中国近的,虽然中欧都反对贸易战,也都在和美国打贸易战,但是不管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内心都清楚,中欧不可能真正成为盟友。实际上从外交部长当地时间7月5日和奥地利外长共同会见记者时的话就能看出来,对欧洲人的要求是不要背后打冷枪就行了,可见对其要求之低已经到了发指的地步。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最坏影响是什么?
2017年1月,没错是2017年不是2018年,那时候美国人就恐吓说要打贸易战,因此当时国内的兴业证券和国外的投行摩根士丹利都做了推算贸易战的损失,我们看下当时的推算结果。
摩根士丹利的测算:
在假设美国对中国商品全部征收15%、30%、45%三种税率假设下,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会分别下降21%、46%、72%;
对应中国总出口下降为4%、8%、13%。
兴业证券的测算结果也与摩根士丹利非常类似:
在假设美国对中国全部征收15%、30%、45%三种税率假设下,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会分别下降21%,46.5%,72%;
对出口整体的拖累效应分别为3.9%,8.6%,13.3%。
更进一步来看,兴业证券推算:
在30%的税率时,考虑间接影响,贸易战对中国gdp的影响: -0.64%;
对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影响: -1.39%;对中国就业人数的影响:-0.55%
同一时期,中金公司也按照美国对中国所有商品全面征收5%的关税进行了推算,
结论是5%的税率下,中国gdp 增速或受直接影响>0.07个百分点。
这是一年多以前的推算,如果按照最新的推算,
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牵头进行的研究,在充分考虑间接影响的情况下,500亿美元贸易战会让中国经济放缓0.2个百分点,这是马骏2018年7月告诉新华社记者的结果。
好了,我们看下不同时期,不同机构做的三种不同的测算:
中美全面征收关税,30%的税率,gdp下滑0.64%;
中美全面征收关税,5%的税率,gdp下滑至少0.07%;
中美500亿美元关税,25%的税率,gdp下滑0.2%
另外我还找了招商证券,华创证券,摩根大通(注意和上面的摩根士丹利不是一家)的推算结果,都差不了太多。
例如2018年6月摩根大通推算了三种场景,
第一种是美国将所有进口商品关税提高10个百分点,其他国家不实施报复,全球gdp增速未来1-2年间将下滑约0.2个百分点。
第二种情景是,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关税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遭美国关税打击的国家也将美国商品关税提高10个百分点,全球gdp增长将下降约0.4个百分点。
第三种最坏的情景是,全球整体将关税提高10个百分点,也就是全球贸易战的情况,这将导致未来两年全球gdp增长至少下降1.4个百分点。当然这个不可能发生。
我们还可以看看标准普尔的推算,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影响会有多大?
2018年5月,标准普尔的测算结果是:
美国向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25%,中国也进行反击,那么美国经济增速下滑0.1%;
如果中美互相对1500亿美元商品征税25%,那么美国经济增速下滑0.6%。
由于中美是互相伤害的关系,因此可以说,互相影响都在1%以内。
也就是说,不管是贸易战开始前的2017年,还是贸易战已经开始的2018年,
中美所有的专业机构,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影响,基本上都认为,即使在中国出口美国商品被全部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再考虑间接影响,对两国的经济增速的影响最坏也在1%以内。
知道了中美贸易战的极限伤害值,我们大概心理就有底了。
实际上,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万亿元,出口为15.33万亿元
2017年我国居民还花了13.37万亿元人民币买了16.94亿平米的商品房,当然了,这13.37万亿元大部分是借钱(住房贷款)买的,就跟我国社会消费品也很多是借钱消费的一样(例如车贷),也就是2017年我国老百姓大概花了50万亿元人民币。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中美贸易战的最坏后果会出现吗?
所谓的最坏结果,就是各个机构估计的,美国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100%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但是目前发生的事情,已经证明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第一件事是关税豁免:
美国人在7月6日开征340亿美元商品的时候,同时通过ustr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一条消息,暴露了他们的心思,那就是让美国企业可以提出申请,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关税豁免,豁免期为一年。
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18/july/ustr-releases-product-exclusion
而美国贸易代表处判定的方法有三个:
1:“该产品是否在中国之外有可替代的货源”:
2:“关税是否会严重损害提出申请的美国企业或是美国的利益”、
3:“该产品是否对中国的相关工业计划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中国制造2025’”
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即使是美国现在已经开征了25%关税的340亿美元,也会有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即使是对这340亿美元,也并不是全部征收25%的关税,一定会有很多企业提出进行进口关税豁免,而且这个申请是以产品为维度的,也就是说,如果某种产品有企业提出要豁免进口关税,那么这家企业申请成功之后,其他企业无需申请,进口这项中国产品也可以豁免进口关税。
第二件事情是税率下降。
美国人在7月6日征收340亿美元商品关税,在这之后大概两个星期,也会开始对剩下的16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另外呢,由于中国已经宣布对这500亿美元商品进行对等报复,因此美国人当地时间7月10日宣布了中国2000亿美元出口美国商品的加征关税清单。
但是我们都注意到了,美国人对这2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不是像第一波一样是25%,而是10%.....
这个烈度就低于人们的预期了,关税税率从第一个500亿美元的25%+豁免补丁,下降到第二波2000亿美元的10%,可见美国人对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贸易战的规模也是有意识的控制的。这也显示中国体量的巨大对美国造成的反威胁。
还记得上面2017年1月兴业证券和摩根士丹利的推算吗,在中国出口美国商品被100%的征收30%的关税情况下,考虑到间接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下降0.64个百分点。
而目前第一波500亿美元税率是25%,第二波2000亿美元税率是10%,这都大大低于各个机构的最坏情况估计。
为什么美国人要控制贸易战规模?美国的征税难题
从美国人的角度来讲,跟中国博弈其实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中国的体量太大,而且和美国经济交织很深,如果下手很轻,中国没啥感觉,如果下手很重,自己又会被大大波及。
2017年我国出口金额最多的企业,是郑州富士康,金额高达281亿美元。
这是为什么呢?郑州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2017年郑州生产了1.04亿台手机,几乎占了苹果公司全球销量的接近一半。
郑州的崛起也得益于当年深圳的腾笼换鸟,取代深圳成为富士康最大生产基地。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再往下看,前十名台企五家,美国企业和韩国企业各一家,大陆企业三家(华为+华为终端+苏州得尔达物流),我们也可以看出,前十名里面的华为和华为终端基本是进不了美国的,因此中国出口美国的企业,可以说都是外资为主,并且让美国感到两难。
郑州市富士康让手机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出口产品,和苹果手机紧密捆绑。
而苹果公司,是美国市值最高的企业,2017年11月10日的市值,苹果高达8980亿美元,遥遥领先美国的各种互联网企业,各种金融机构和能源公司。
苹果的各种电子设备,可以说基本是中国生产的,那么美国是否要对中国出口美国的苹果产品征税呢? 如果征税25%,那么成本必然会转嫁到苹果身上,
苹果会面临是否涨价的抉择,如果通过涨价来抵消成本上升,那么必然会导致丧失部分市场份额给三星和华为,如果不涨价,那么必然导致利润下降,那等于征中国税却打到苹果。
那么苹果能不能搬厂呢?当然可以搬,但是这是一个长时间艰巨的任务,中国制造是经过长期的时间积累而成的,你要搬的不是年产1000万手机的工厂,你要搬迁的是数亿台电子设备的产能。
1. 搬迁是需要巨额投资的。
我们简单的看两个数字:
2016年3月鸿海发布的一个公告,将通过一系列操作,完成对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1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对郑州厂区的15亿美元增资计划仍是用于“手机”领域的投资。 而据公告显示,富士康到2016年3月累计对大陆的实际投资金额超过67亿美元。
由此我们看出,要建设新手机工厂,尤其是具备中国这样的天量产能,投资是数十亿美元的单位,富士康会立即而不是分批投资这么多钱搬迁工厂,只为了苹果分担关税成本,并且让自己在中国的天量投资工厂就此被闲置和浪费吗?
2: 跨国投资建厂的时间单位是年,不是月。
好,我们不考虑富士康为苹果承担投资成本的意愿问题,即使富士康对投资建新工厂有100%的配合度,投资建立新工厂是需要时间的。
首先要选址,选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需要了解当地的土地,水电,基础设施,税收,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和当地政府讨论工人招收,走外资投资程序,这个时间通常要一两年。
我们以富士康美国工厂为例子,
2017年7月26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富士康集团掌门人郭台铭在白宫宣布,富士康计划在威斯康星州建设一家新工厂。
2018年6月28日特朗普和郭台铭正式在威斯康星洲开工奠基,特朗普吹捧富士康工厂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仅仅从正式宣布到建厂奠基,为期都有一年的时间,而实际上在2017年7月正式宣布之前的接触,考察和各种商谈,至少也持续了一年以上的时间。
经过2年的时间,仅仅是开工而已,工厂才刚刚进入建设期。
我们就简单的以目前富士康全球最大工厂集群的郑州富士康为例子,
2010年在郑州投资建厂,一年以后才能建好并且开始生产,开始生产之后,后面还要花费时间进行量产爬坡。在当年,富士康为了在郑州建厂,从深圳富士康调集了大批有产线管理,品质管控,工艺控制的工人,班组长和工程师到郑州进行支援,这还直接导致了不少深圳富士康员工离职,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郑州。
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苹果才逐渐将手机产能大部分放置到郑州,成为全球主要iphone生产基地。
如果要跨国搬迁建厂,那么就很难把大量中国工厂的员工和工程师调集到新工厂进行支援和指导,因此建厂生产会更缺乏爬坡需要合格的管理,品质和工艺人才,导致量产良率和产能爬坡期时间更长。
在这个持续数年的搬迁时间,苹果如果被征收关税,那么无疑会持续的损失,如果通过涨价来对冲损失,那么苹果面临份额被华为,三星等高端手机蚕食,过去几年苹果手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