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来了,有房没房都要看看

关于房地产税立法问题,一直有讨论,有研究,而是否进入立法程序,是否实质性展开,则一直没有确切消息。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这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房地产税要立法了。
请看清楚,是“房地产税”而不是“房产税”,也就是说这是针对地和房同时展开的立法,而不是单一针对房子问题。
针对房地产进行征税,那么就涉及到向谁征、征多少、怎么征的具体问题,因为房地产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只要你有房子就有可能面临交税的可能,就算没有房子,那么租房住会不会因交税而抬高租金,这个问题也更现实而直接。
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涉及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应该“开门”立法,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
信号释放,立法工作进入“快车道”
3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公开表示,房地产税立法的思路是 “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由于房地产问题的复杂性,不可能一次性就能立法完善,也不可能只靠一部法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必然是一个漫长而长期的过程。
房地产税是世界通行的税种,有很多现成的先例摆在那里。比如:对所有的工商业住房和个人住房进行评估后征税;都要有一些明确的税收优惠;房地产税的收入属于地方政府支配;税收征管模式需要非常完备。
这实际上,也应该是未来房地产税的大致框架。
征从立法到实施的过程比较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开征房地产税可能性很小。
但是这一天总会到来,对房地产的预期影响肯定会有,而且还可能很大。
向谁征、征多少、怎么征?
既然是收税,那么很自然会问到,税基是什么?免征条件是什么?税率定在多少?哪怕是向市场上卖菜的征税,无非也是这几个问题。
有专家预判,房地产税肯定会有一些减免措施,类似于个税的起征点,不可能对所有的房子不分面积大小一律征税,这也不符合税收的基本原则。
保证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这是一条底线。房地产税不能变成向全民征税,而应有所指向、有所重点。
房子是用来住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作为基本居住需求的房子,都不应该纳入征税的范畴。
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按套数来征税,也就是说谁家房子多就征谁的,貌似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并不可行。比如,一家人怎么判断?每套的面积如何界定?套数的地域范围如何确认?具体到任何一个家庭,一座房子,这里的复杂程度都很大。
还有,同样一套房子,价值却差别很大,北京的一套50平米的房子,可能换河南农村好几套别墅,这种情况下按面积收也无法计量。按市场价来征税的话,市场价的波动起伏也会很大,同样会导致征收的不公平。
也就是说,征求房地产税的成本会很高。必须有一大帮人来评估房子到底值多少钱,到底该不该收税,这种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益也需要衡量。
房价降还是涨,这最值得关心
征收房地产税,是让房价下降还是会促使房价上涨?
这是一个未知数,不同地域、不同房型可能都会有很大差别。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认为,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房产税不是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关键手段。
因为,影响房价的还是市场预期和供需关系。也就是说,收不收税,该卖得贵的房子还是贵,还卖不出去的还是卖不出去。
在那些人口持续流入、经济和产业发展前景好的一线城市,住房市场刚性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房产税会被转嫁给买方,平摊到房价和房租里,很有可能通过税收抬高房价和房租,提高人们的住房成本。
而在那些住房过剩、经济活力不足、人力结构失衡的地区,房价则会持续低迷,收不收税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基于这种判断,不能把房地产税作为调控房价的手段。反倒应该注意的是,防止因为收税抬高房价、抬高普通群众住房成本、抑制住房刚需。
前面讲到,在国外房地产税收入归地方政府支配,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未来房地产税的主要功能是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分配体系。也就是说,吃紧的土地财政形势下,房地产税可以作为补充地方财源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为了让地方政府吃得饱。
在不影响房价和住房者基本利益的情况下,那么中央财政可能就会适当作出让渡。这才是房地产税立法的最重要功能。
房地产税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推动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需要加快各种制度建设,还需要加老百姓的积极参与。
目前来看,征收房地产税至少要办好六件事。
一是开展全国性普查,搞清楚全国住房情况。
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实时查询。
三是统一标准界定房屋性质。
四是整合现有房地产税收项目,避免重复征税。
五是立法界定居民“基本住房标准”,确立科学的起征点。
六是系统建立房地产税征收办法。
这六件事,哪一件都不容易,哪一件都很复杂,哪一件都需要尊重现实国情和现有条件及经济规律。
但不论怎样,只要是征税,就肯定要有人交税,必然会相应带来家庭支出的增加。这其中的各种可能情况都需要进行预判,既要看到有利 的一面,也要看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最大限度地调节收入矛盾,让利于民,存富于民,让大多数人得到政策实惠,这样的立法才会得到稳固的社会支持。
征收房地产税已经按下确认键,希望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都能更加透明,有权威的信息公开,有理性的讨论研究,才能逐步凝聚社会共识,最终确立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征收方案。
信息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