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上网有多贵:建基站费用高成本难收回,200M流量要花500元

文|ai财经社 周晶晶
编|祝同
随着出国旅游热度持续高涨,今冬以来中国各大旅行社也掀起了赴南极旅游的热潮。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访问南极的中国游客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到2016年的3944人,8年增长近40倍。2018年,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
而在各大社交媒体同步晒照已成为国人旅游的一种旅游方式,如何带着微博在南极洲旅行,或是一边欣赏蓝宝石一样的冰山、一边优雅发朋友圈,背后少不了电信网络的支撑。
南极如何上网?
南极上网之所以经常慢得让人奔溃,原因在于受环境、经济等因素,南极的通讯基站非常少。除了一些建立了基站的科考站之外,南极大部分地区是没有手机信号的。
2014年,中国电信在南极开通了基站,首次从遥远的南极拨出第一个移动电话,结束了中国在南极没有移动通信的历史,次年,联通也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开通了基站,南极科考人员不仅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也能上网,甚至与家人、同事视频沟通。
在开通移动通信之前,中国南极中山科考站与外界的网络连接只有唯一一条1m带宽的卫星信道,50多名科考队员只能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与国内进行联系,通话质量不稳定,费用昂贵,只能用于重要的工作通信联系。
南极邮轮上网有多贵?
出于性价比考虑,大部分去南极的游客都会选择邮轮这种出行方式。南极邮轮上一般会提供wifi上网服务和卫星电话,但是价格远高于普通上网通话费用。
马蜂窝用户“仅是学者”称自己选择了quark家的邮轮去南极洲,200m 流量需80美元(约合人民币502元),200m能用多久?以4g网络1分钟视频短片耗费最少20m流量计算,相当于用502元买了一段最多10分钟的小视频。当然也可以通过开热点或其它形式的共享wifi和朋友分摊,但在节省费用上用处不大,因为它只按一个通道的流量收费。
微博旅行视频博主@动旅游曾发布南极邮轮旅游视频,视频显示,邮轮上网费用一小时需25美金,约合人民币160元,全航程不限时长套餐319美金,约合人民币2000元,通常持续10天左右。
网友@背包去环游表示,南极邮轮上看到这上网的价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能上网的都是土豪”。
除了高昂的流量费用,网速也是槽点满满。“南极大陆附近的网速非常慢”、“不仅速度慢还经常断网”,也有看得开的网友表示:既然去了南极,就让自己纯粹“逃离”几天吧。
2018年2月5日凌晨4点,坐拥87万粉丝、微博认证为知名it经理人、天使投资人的@互联网信徒王冠雄更新了一条来自南极洲的微博,吐槽微博在南极洲信号太弱、用户体验差。
这条深夜吐槽微博惊动了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在陆续让其员工查询cdn、测试服务器后,上午将近十点,王高飞通过微博@来去之间对此作出回应:把发原图关了。“昨天用户在南极洲发博慢的事情况是这样的。用户的访问ip是瑞典,请求从香港入口进来的。从服务端来看请求到了服务器都是成功的……但是他们使用船上的wifi,但是实际网络情况时断时续,客户端在识别wifi的情况下,发图是直接发的原图,数据较大导致发生不成功。”
南极建通讯基站难度大
既然南极旅行日渐火热,为何不在南极普及既能实现打电话发短信等基础通讯、又能上网发微博朋友圈的基站呢?
殊不知,在南极建基站开通移动通信,困难之大超乎想象。2014年,在既没有先例参考,也没有机会在建设前进行实地勘测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先期在国内进行了近半年的准备测试工作,就南极中山站的传输、机房、天线安装位置等现场可用资源以及温度、风力等环境状况进行多次考察,根据现场架设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基站类型,进行了多次的设备联网测试。
同时,南极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对通信系统搭建和运行保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知乎账号“江苏电信”认为,基站建设最主要的看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人口越多的国家,基站建设的数量越多,假设中国每人一部手机,那么,全国就有14亿部手机了,为了满足这14亿部手机的使用需求,多建基站在所难免;第二点,人口密集区域的基站数量,肯定是比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要来的多的。
移动通讯公司建基站也不是做慈善,是需要考虑是否能盈利等经济因素的。一次性建设成本以及后续的运维成本都很高,南极地域偏僻、用户数少,站点是很难收回成本的。中国基站数量和网络覆盖率之所以远高于外国,背后是政府对通信建设真金白银的补贴。此外,还易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