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已至,桂香远远地夹在风中向一位位行至董村的客人送来秋日气息。走进沙溪镇董村,拔地而起的新居、干净整洁的村路、极目尽是的绿意……无一不让人眼前一亮,这个距离县城45公里的小乡村真的脱胎换骨了。
“10月11日我们刚刚接受了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绍兴市景评员的验收工作!”新昌沙溪镇董村村书记俞春国颇感自豪。
村容村貌大变
村边的龟溪江从雪溪村一路流下,宛若一条绿丝带,在群山掩映中美得恰到好处。鹅卵石的小路、崭新的居民楼、青砖黛瓦的俞氏宗祠堂和悠然居……一路前行一路风景。以前董村,却不是这般:破旧的危房、违章的建筑不在少数,村民们随手乱丢垃圾、侵占公共用地堆放杂物或种菜更成了习惯。
“为了更好的提升村容村貌,我们已经拆除并绿化了4000多平方米的破旧危房、违章建筑。”俞春国介绍,今年的国庆和中秋双节期间是董村在夏季漂流后迎来的又一乡村旅游高峰期。
“登山的游客、烧烤的游客,自驾的游客、跟团的游客,国庆节的董村,停车场爆满,车又堵了一路。”为了给前来游玩的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村里的村容村貌,村里在国庆前即开始了立面改造工作,工程持续至今,进度过半,预计将在10月底完成全部改造。
“这五年来村里的变化大得不得了!”正在检查皮划艇的毛冠军是小黄山大峡谷漂流的投资人之一,谈起干部们的工作他赞不绝口,尤其是漂流段的河道治理思路——旺季,这一河段都由漂流公司负责雇人整治养护,村里负责监督检查,而淡季则由漂流公司出资5000元,交由村里负责河道保洁工作,给作为“新董村人”的他带来了不少便利。“新董村人”也见证了村子点滴变化,沿河破旧的老屋被崭新敞亮的新房子取代了;曾经随处可见的垃圾如今在村里的“董村村嫂”的自发打扫下没了踪影;村里的游客从寥寥无几翻了好几番……
在近日公示的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董村光荣登榜,成了79个入选村镇之一。
新思路盘活乡村经济
“小黄山、小黄山大峡谷漂流、摩崖石刻、俞氏宗祠……”谈起董村“山水石木”等旅游资源,俞春国如数家珍。
俞春国介绍,早几年董村通过种植杨桐、开采加工花岗岩致富,经济发展了,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愈加突出,为此村里的两委班子开始积极求变,从以前的破坏生态环境单求经济效益提高,到如今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积极转变村经济发展模式。
“三治一提升”行动、“五水共治”工作、“五包”责任清单制试点……下定决心助推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两委班子紧密团结,还带动了党员干部加入这项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在“三治一提升”行动中,村干部与党员做起了“领头羊”,主动清理自家门口与公共用地上堆积的杂物,为村民树立好榜样,带动了村里治理氛围,也带来了美丽乡村的模样,省文明村、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市生态村……董村的变化获得了村民的肯定,也获得了一项项荣誉的鼓励。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两委班子做足乡村旅游文章,一番奔波,首先引进了一个全长3.5公里、投资额近1200万元的漂流项目,迅速为村旅游经济吸引了各方游客、积攒了人气,如今,漂流旺季里一个漂流景点就能吸引约6万游客,1000多位村民人均增收了500多元。
里泄下自然村的停车场旁边,两间木屋刚搭好了雏形,三五个工人正忙着。“这里我们设计建造25间小吃街店铺,将以3000元一间起拍租出去,一年就能给村集体增收至少7.5万元。”俞春国边走边介绍。
2016年董村被列为省五个一事一议财政将补助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再次投入了1200万,建设了家训堂、彩虹骑行道、大型党建标志等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村经济发展。
家门口获得幸福感
“五年前,哪能想得到自己家门口就能就业呢!”谈起五年来村里的变化,推着小推车正往花坛运送泥土的董元春脸上扬起掩不住的幸福感,50多岁的他,曾经一度游走在低保户边缘,但自从几年前村里开始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办起小黄山峡谷漂流,作为峡谷漂流段的河道“环保卫士”,一个漂流季他就能挣上不少钱,而最近村里的立面改造工程亦让作为小工的他,日入过百。
卖特产、搞民宿、做农家乐,在董村村的里泄下自然村,每到漂流旺季或者节假日,这个仅有1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会有50来人在里泄下的休闲广场前摆起小摊,30元的防晒衣、2元一杯的红糖姜水、一天卖上150来个的镬拉头……
“最忙的那天,4、5个亲戚过来一起帮忙,一张桌子一个饭点翻了三次桌!”在迎八方农家菜门口,刚换上的木制棚子古色古香,正与几位吃完饭的游客挥手再见的梁良娟谈起国庆期间的经营情况,笑得合不拢嘴。她说,现在村里环境治理得好,旅游经济又发展得好,仅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中,她就挣起了普通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钱。梁良娟指着挂在墙上、由沙溪镇人民政府颁发的“新昌乡村大厨铜奖”“最具沙溪特色菜品”的金牌,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村子建设的好了,不仅节假日期间客人蜂拥而来,周末亦是,前几日还有新昌的客人专门来村里吃她做的烤土豆,但因为没有预订,最后还没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