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娴熟的驾驶技术,赣州籍男子彭某以“撞车谋生”,5年间驾驶12辆汽车在全国制造了146起碰瓷事件。
记者调查发现,江西各地法院也审理了大量的专业“碰瓷”案件,不少不法分子以“碰瓷”为生,从50元到上万元的索赔金额让这些不法分子明知犯法也乐此不疲,还有不少专业“碰瓷”不是以讹诈当事人的钱财为生,而是靠从保险公司索赔赚取理赔金为生。
男子5年开12辆车碰瓷146起
2011年8月5日下午5时40分,彭某驾驶出租车,在深圳市宝安区创业路故意与刚从公交站台起步往左边变道的一辆公共汽车发生碰撞,交警认定公共汽车司机郑某承担此事故全部责任。郑某害怕彭某纠缠找麻烦,遂按照保险公司的定损价,掏了1520元给彭某。
2011年8月9日上午,彭某驾驶小轿车行驶至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观平路时,加速撞上前方往左边变道的一辆公共汽车,经讨价还价后,最终公交车司机柴师傅赔偿900元。
2011年12月31日,同样在观澜,彭某驾驶小轿车再次撞上了柴师傅的公交车,顺利获得1500元赔偿款,自此引起了警方注意。最终彭某交代,5年里,他驾驶12辆汽车在全国制造了146起碰瓷事件。
据法官介绍,彭某制造的146宗交通事故中,其中71宗报交警处理后开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其余均由双方协商后“私了”,而71宗报警处理的事故当中,69宗事故的认定书认定对方负全部责任。
后来彭某家属退赔1520元给郑某,退赔2400元给柴某。近期,法院一审以敲诈勒索罪判决被告人彭某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
“撞车”后骗保也是“碰瓷”另一目的
其实,“碰瓷”案不仅是以单纯的“撞车”来敲诈车主,“撞车”后向保险公司索赔从而骗保也是“碰瓷”案的典型做法。江西各地法院近年来审理的系列“撞车”后保险诈骗案,也给车主敲响了警钟。
省高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碰瓷”保险诈骗,骗子一般选择在市区道路上频繁故意撞车,事后不修车,而是通过直接购买维修发票,或是在汽车维修护理中心消费较少的金额后多开发票数额,交给对方车司机向保险公司诈骗保险赔偿金。这些骗保的不法分子,一般都是在车辆较多、车速较慢的分岔路段,在对方车辆打开转向灯准备变更车道时,骗子驾驶车辆慢速行驶,确保一定的车距,甚至在对方车辆让行的情况下故意慢速行驶,但在对方车正在完成变更车道的过程中,骗子会突然加速前行,最终导致两车碰撞,而通常对方车变更车道要负全部责任。
不违章驾驶“碰瓷党”无可乘之机
审理案件的法官告诉记者,这类碰瓷的人,往往有娴熟的车技,对道路交通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当熟。
对此,交警提醒,绝大部分碰瓷者都会挑选车主在违章的瞬间进行碰瓷,所以避免骗局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违章驾驶,开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违规轧线变线、调头,更不要强行变线、调头,以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如果遇到类似故意撞车情况要主动报警,并及时拍照取证。在日常驾车中,不少司机感受到,“现在马路上开车,见黄灯就闯,狂按喇嘛,有缝就插,剐蹭事故在所难免。”交警表示,正因为有些司机对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道德不是很重视,才让“撞车党”有缝可钻。
我骑电动车来撞我啊
可恶至极~
技术好就继续开出租车嘛,赚得也不会少吧。南昌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是要养两个或三个小孩
………………这个现在也有职业化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