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peter zemsky
作为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副院长,peter zemsky在负责行政事务的同时,也负责教授“数字时代策略”和“商业智慧驱动价值”两门课。不久前,《21cbr》记者专访了peter zemsky。在访谈中,peter表示看好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不过作为研究数字化的学者,他更看重的是,传统企业如何运用数字化转型来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
关于数字化的议题已经讨论了数十年,但peter认为,对于传统企业、尤其是法国的时尚企业来说,这一转型在近三年中才真正开始。在他看来,对于这些没有“技术文化”的传统企业,数字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困难。
以下是访谈原文,内容有删节:
《21cbr》: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要素吗?
peter zemsky: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关键点,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数字化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数字化本身,比如软件的设计;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转型中建立数字化的思维和商业模式。
对于这些大企业来说,能够达成其中一点已经很困难了,同时完成这两个方面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大企业在转型时面临的问题。
举例来说,日本一些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比如松下和索尼。他们在硬件设计上非常有创新,但是当他们转向软件开发时,就变得困难很多,因为两者所需要的公司文化有很大不同。
《21cbr》:关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年了,您觉得现在和过去对比,有哪些不同?
peter zemsky:我们的确谈论很久了,但对于企业的高管来说,在过去的三年中,数字化转型才真正变成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个变化是,技术和信息都在变得越来越便宜;第二点,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每个消费者手中都有一台设备,再和云端相连。在周边环境成熟之后,所有的行业,包括传统行业也会开始思考,对于我们的产业,这意味着什么?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存在,对于传统大企业尤其是一个挑战。初创企业没有这个问题,他们一开始就可以接触技术,拥有足够能力的it部门,并进行快速扩张。
但是对于大企业来说很难,首先他们有一个进入障碍,他们没有这种软件技术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原有一些it部门,这个更糟糕,因为原来的技术和现在的技术是不一样的,这些传统的it部门无法掌握最新的技术能力,促使他们向新技术转型时,比新建技术部门更困难。
许多b2c类的公司,他们已经在和消费者的接触中获得了很多数据,但问题是,他们如何去运用这些数据?很多公司还不知道。
对于大公司来说,现在应该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
《21cbr》: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注意?
peter zemsky:首先一点是,要获得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认可态度。通常情况下,年轻员工对转型都抱有开放态度,也会很欢迎;但对于管理层来说,他们曾经受益于旧制度,并在此环境中取得成功,所以他们对新事物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在企业的数字化变革中,这些人往往是最大的阻碍力量。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要额外注意到这一点。
另外一个是增加对外合作的意愿。大企业如果想紧跟潮流,就需要接触更多的新文化和想法,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是比较合适的方式。如果你不能成功地去进行合作,就无法跟进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
巴黎的法国老佛爷百货在这一点做的很好,他们在两年前开始和创新平台plug and play合作,推出了一个加速器项目,主要针对零售和时尚方面的初创技术公司。在这个项目里,老佛爷这边会有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对初创企业进行培训,截至目前,运作情况都不错,可以说是传统零售商的一个成功尝试。
《21cbr》:总体来看,在时尚、奢侈品产业方面,您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情况如何?
peter zemsky:必须说,现在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奢侈品公司在技术方面很不擅长,管理者对技术领域也不熟悉,他们熟悉的是设计和市场运营,这和技术思维是不一样的。
单纯去聘用懂技术的人也并不合适,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对技术和奢侈品都有和深刻理解的人才。今天来看,这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奢侈品电商现在还是一个争议的话题。远离电商这个蓬勃发展的销售渠道,固然有很大风险,但是在线销售,对于奢侈品来说,很可能是一个自毁形象的事情。
通常来说,品牌会希望能够控制销售端的各个方面,店铺位置、展示环境、销售体验等等,但是网上销售很难保证这一点。在网上卖奢侈品,销售量虽然会增长,但是有可能会拉低品牌的档次。
奢侈品销售时有几个关键要素,一个是要保证产品的稀缺性,另外一个是必须卖给他们的目标消费者。如何在网上销售的同时,去保证这些要素?也是一个矛盾点。
《21cbr》:今天我们提到的大数据、机器学习,有没有可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peter zemsky:大数据很重要,但是我们要警惕对这个词的过分追捧。
我们今天说用大数据去分析消费者,这其实是很有风险的,因为运用大数据需要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以及数据质量。比如中国的阿里巴巴,它有亿万级的交易数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说是准确的;但是如果数据来源只是一家奢侈品门店,你从中可能看不到任何正确的信息。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们获得数据的成本越来越低,也拥有了越来越庞大的数据量,人们谈到用机器学习去分析和学习这些数据,从而发掘更有价值的信息。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到,我们获取的数据质量,能否支撑这些分析。
《21cbr》:在大数据进行决策这方面,您是否可以举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
peter zemsky:事实上,我觉得中国的阿里巴巴在这点做的非常好。首先他们拥有大量的数据,并且用这个数据做出了预测模型,来推测消费者未来的需求。
人们可能会质疑说,这种预测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今天已经可以看到,企业可以用这些数据,去预估未来的几个星期中各种品类产品的库存,比如是要更多的牙刷、还是更多运动鞋。在管理库存的基础上,可以向上游推进到供应商的调整,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所以可以说,阿里巴巴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对亚马逊、谷歌、腾讯、阿里巴巴这些科技企业特别看好的原因。他们带来的技术优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告诉你,这些新技术的价值在哪里。
《21cbr》:在数字化转型中,您认为中国和欧洲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peter zemsky:在过去的四五年中,中国的数字化发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也让我们去思考,我们是否应该变得更有创新性?是否应该做更多数字化的创新?
这个成功的原因,当然和企业的创新性、和良好的教育系统有关。
不过我认为,规模是一个数字化创新的要素,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软件是一个固定成本,从技术的角度看,机器学习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量。中国市场有天然的规模优势,在欧洲很难形成这样的规模,比如我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在葡萄牙做了一个应用,但是当我想推广到西班牙、德国或者英国的时候,这个过程就会变得很艰难。
这是我认为欧洲和中国、美国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