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腊肉致空气污染不能简单粗暴的禁止了事


巴中连续3天出现重度污染 全城清查城内熏腊肉
两部门联合发通告禁止熏腊肉
“现在又到了巴中人烘腊肉的季节了,望巴城内外烟雾缭绕,闻腊肉香飘大江南北。这几天空气质量又连续好几天严重污染,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还望我们的环保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近日,网友们发帖,痛斥在城内熏腊肉这一恶习。
  去年12月29日,市城管局、市环保局联合发布《关于禁止在主城区熏制腊制品的通告》:近段时间是熏制腊制品的高峰期,但浓烟碳灰严重影响人居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并存在火灾隐患。为切实维护市容市貌,减少雾霾污染,禁止在巴城主城区小区院内、楼道、阳台、屋顶以及岩坡旁、路边、河沟熏制腊制品,禁止在公共场所及周边搭设熏制腊制品棚架。禁止在城区出售柏树枝、锯末等熏燃物。
  “3天时间,我们已接到了7起举报熏腊肉的投诉电话,主要在吊桥街、观音井、交警支队家属院、南池二环路等地。”市执法局工作人员称。
  1月5日,市执法局巴州分局副局长李向志称,他们已遍街搜寻违规熏腊肉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这是典型的政府粗暴简单的行政作风,应该停止。
熏腊肉是川东北的习俗,巴中的老腊肉更是巴中的名片,市民广泛的自制腊肉这是市民的权利,同时也是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的最有力的行为。这跟过年放鞭炮一样,大家都不放鞭炮了,过年还是过年吗?那些觉得熏腊肉是恶习的网民,是否想到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到了今天就成了恶习了。
认为熏腊肉的不好的反对意见是什么?
1,致空气污染;
2,腊肉不健康;
3,有火灾隐患;
哪市民为什么要熏腊肉呢?
1,喜欢腊肉的味道
2,过年杀年猪,熏腊肉民俗
3,挂很多腊肉有富足感
4,市售腊肉腊肠很多是病死猪,自制健康安全
5,DIY的乐趣,寻找自己喜欢的腊味和年味。
6,巴中是劳务输出强市的,腊肉是异乡打工仔对家深刻的记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吃一口妈妈做的腊肉,出门最重要的也是带上妈妈做的腊肉,这是对亲人和故乡的念想。
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弊大于利,特别是最后一条,是否会让很多像我一样的游子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我认为:巴中熏腊肉应该不是恶习,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是家的味道,是巴中人的骄傲。
对反对意见逐条分析反对意见:
1,熏腊肉的烟雾,导致空气污染,雾霾,这是由于熏腊肉的时间集中,和熏制点数量高度密度大;但这在以往,并不是个问题,这是城市化导致的,不应该归咎于市民的行为,而是城市决策者的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并不是非得要手脚不灵便,就砍手脚;而应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且看后议。
2,腊肉不健康,烟熏火燎,产生过氧化物,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这是事实。但是烤肉也有害健康,谁不喜欢吃;每天市民民们吃着地沟油,吃着含致癌添加剂的工业食品,呼吸着含有致癌物质的汽车尾气。现在逐年增加的癌症并不是既往因为吃腌腊食品而导致的消化道癌症,而是汽车尾气所致的城市人口的肺癌发病率的逐渐升高。此外腊肉跟烤肉一样,不是天天吃,大家只是满足一种味觉和情感上的思念。
3,火灾隐患,只要有火源就会有隐患,隐患是可以预防的,但是不能消除的,这是不争事实,即只要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人都是随时有伤病和死亡的危险,只有人死了才没有。我们所要做的是预防,安全意识和补救措施。
最后的建议(举办熏腊肉节):
1,作为地方政府的决策者,有义务去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并积极的引导和推广当地的民俗民风,像巴中的熏腊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巴中的老腊肉在川东北小有名气,更加应该引起地方政府决策者的重视,如何将其影响扩大,丰富这种民俗,并产生经济效益。巴中熏腊肉应该作为好的民俗加以引导。
2,巴中熏腊肉的场面如此的火爆,以至于导致空气污染,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好事,地方政府决策者面对如此的机遇和挑战,却封杀是暴殄天物。如此火爆的场面如果加以引导必然是比正月十六登高更加劲爆的地方盛会。比如举办熏腊肉节,寻找合适的地点,政府搭台,吸引民众参与,并进行美食节似评选,这样的节日对于推广巴中腊肉的产业化,提高巴中腊肉的品质很有获益。现在欧洲的培根,德国的香肠,金华的火腿,还很多熏制腊味都是国际上创造惊人财富项目。巴中如此多的人熏腊肉,举办这样的活动,既可以缓解熏制时烟雾对城市空气的污染,同时还能相互交流,提升腊肉品质,高品质的腊肉输出,抢占国内和国际市场。
3,熏腊肉节这样的活动,可以选址在城市下风口,冬腊月闲置的土地进行,同时还能很好的预防火灾。
4,相信这样的盛会,比巴中举办庖汤节,年猪宴,更有意义,而且盛大。巴中市民爱热闹,不像其它南方和北方城市,工业化人口多,工作压力大,无心于家务和制作民俗食品。参加的规模有保障。
总之,市民的问题,宜疏不宜堵,民众的问题,就是政府的问题,更好的解决,才符合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群众路线。不能一味的简单的粗暴的行政。

城区内熏腊肉,的确不应该
在下风向选个地方,大家都去哪里熏,的确是个好主意

熏腊肉只是一段时间的问题,工业污染才是长期问题,不抓大问题,天天抓小问题,我也是醉了

熏制腊肉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恐怕积习难改了哟。

腊肉,是巴中地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传统!很多时候,它更是漂泊天涯的游子对家乡的一种思念... ...

习俗,在每个一个时期,总得先评价好坏,比如女人裹脚,这种习俗,现在看来是不好的习俗,要摒弃。但是尊老爱幼这样的习俗是好的,那就该发言。熏腊肉是巴中的习俗,我认为是好的习俗,它的防腐功能也许今天不值得提倡,但是熏腊味是一种诱人的转化出来的味道,这个就是其成为好的习俗的理由。至于空气污染和火灾隐患,这个就跟过年放鞭炮一样,是可以有解决方法的。不能因噎废食。

熏肉应该到乡下去熏,城市街道小区怎么可以熏肉,搞的到处乌烟瘴气。

楼主的分析很透彻,建议很到位。

谢谢,肯定。

肉这么香,又是习俗,怎么不全国推广???

各位百度一下,巴中市空气这段时间重污染!

问题摆在哪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出现问题没有什么,过几年总会解决问题的办法。说道污染,秋冬季节北京比巴中污染严重,而且巴中熏肉的烟雾至少只是呛人,而北京的雾霾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这些有毒有致癌的气体,即使如此北京不是一年又一年,逐渐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光抱怨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娃娃教育不好,天天发脾气,对家人和孩子都没有什么好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出路。

你看看巴中的腊肉在淘宝上卖的多好,我知道巴中有一家人在淘宝上专门卖腊肉,一年卖一百多万,还不用缴税。

200几年,拿了家里的腊肉送给广州房东,哪知房东一看:你们四川就吃这个?说那么脏,咋个吃..............·

到广州那些城市里去熏肉看看,有人管没得:几个四川和贵州开出租么托的,弄了个烂锅在路边捡木柴烧起烤火,治安队和城管的看见了,拢去飞起一脚把锅踢起老远,柴火在空中翻飞。

一方水土,一方风俗,你在巴中看谁敢踢,打断他的狗腿。四川腊肉有人觉得它脏,但是巴中人觉得它好就行了。就像广州很多人吃的东西,巴中人直接呕吐。这就是地区差异,民俗差异,不能信口雌黄。

熏腊肉是民风民俗,但是熏腊肉的地点可以更改

对,熏腊肉本身没有什么,就是烟雾扰民。如何能让民众换个地方熏腊肉,并形成一种公共意识,就是所谓的居民素质,这个是得有智慧的,就得看地方官员是否有智慧,其次是否为人民服务。熏腊肉扰民已经好几年了,市民意见大了,政府就禁止,这样实在是惰政。

我家很久没烟熏了,都是风吹干。烟熏的还是少吃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念和认识吧,就好比抽烟,有人宁愿去死也不戒烟,烟的危害比吃腊肉大吧。还有城市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是很致癌的物质,就北京那样也没有见几个人因为雾霾搬到山里。总之,很多事情不是怎样,就该怎样,就看自己想怎么样,觉得自己能实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