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甘社区
作者:aaronwon
导读
互联网流量持续增长和5g建设周期的来临,光通信行业未来的增长因素仍然存在。供给上2018年仍存在供给缺口,相关公司存在业绩增长机会。
1. 光通信原理和产业链
1.1. 光通信是目前数据传输手段中最优的技术方式之一,暂无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技术
1.2. 光通信产业链包括光芯片、光器件和光模块、通讯系统、光纤光缆等细分行业
光通信产业链包括光芯片、光器件和光模块、通讯系统、光纤光缆等细分行业,还包括光学、半导体、装备、测试仪器仪表等配套行业。
2. 光通信的发展趋势
2.1. 光通信行业过去增长的核心原因: 互联网流量需求大幅增长
2.1.1. 互联网流量持续上涨,特别是互联网视频、网游(手游)、直播等大流量应用的增长拉动了整个流量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思科 vni 的预测, 2015-2020 年全球互联网总流量将稳定增长, 2015 年全球互联网流量为 72.5eb/月,到 2020 年全球互联网流量预计增长到 194.4 eb/月,复合增长率达 22%。从全年互联网总流量来看, 2020 年全球全年数据量将达到 2.3 zb, 2015 年该数字为 870 eb。其中互联网视频流量占互联网流量的比例持续提高, 自 2015 年的 68%到 2020 年将占到 82%左右。
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8 年5 月份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近 4gb,同比增长 169.3%; 2018 年 1-5 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 210 亿 gb,同比增长 196.3%。
应用对流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4k 视频、虚拟现实(vr)、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应用领域不断升 级更新,企业网、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大,多因素驱动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而光通信是目前的最优技术路线,从而拉动光通信 基建需求。
2.1.2. ftth的推进,特别是中国移动在2016年加大固网业务投入。
ftth (光纤)建设的推进,带动固定宽带流量增长;特别是中国移动在2016年开始加大了固定宽带业务的拓展力度,固网宽带用户数已经超越了联通,直接改变了过去将近十年的“南电信、北联通”的宽带市场竞争格局,直接刺激了整个行业ftth的推进。
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截至 2018 年 5 月末,三家运营商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3.71 亿户, 1-5 月净增 2285 万户。其中, 5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总数达 2.94 亿户,占总用户数的 79%,较去年底提高 9%; 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总数达 1.88亿户,占总用户数的 50.5%,较去年底提高 11.6%
根据三大运营商近期发布的 5 月份经营数据显示,截至 5 月末,中国移动宽带用户达到 1.30 亿户,该月净增 335 万户,本年净增 1776.1 万户,增长趋势迅猛;中国电信宽带用户达到 1.39 亿户,该月净增 99 万户,年净增 500 万户。从累计用户数和用户增长速度上看,中国移动固网宽带即将超越中国电信宽带,成为国内第一大固网宽带运营商。
2.2. 光通信未来还能增长吗?
1.互联网流量持续上涨的趋势会一直存在。
互联网视频、网游(手游)、直播的增长仍在持续,而且画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互联网视频为例,对视频质量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从480p到1080p,到目前部分视频网站开始上线超清、极清或者4k。
据 imt-2020(5g)推进组织预测, 2010 年到 2020 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增长将超过 200 倍, 2010 年到 2030 年将增长超过 2 万倍;中国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 2010年到 2020 年将增长 300 倍以上, 2010 年到 2030 年将增长超过 4 万倍。
2.ftth (光纤)建设的推进的速度可能放缓。中国移动在夺得固网业务第一的位置后,可能会减小ftth (光纤)建设的速度。至少,ftth的推进力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3. 5g建设会带来大量的光通信的需求。
5g大幅提高了带宽和速率,催生光通信的需求;同时,5g系统本身的特点,也带来更多的光通信升级需求。
在 5g 承载网的接入层、汇聚层需要引入 25g/50g 速率接口,而核心层需要引入 100g 及以上速率的接口。
5g采用大量的小微基站技术,基站数量将远高于4g,估计是4g基站的2-3倍。
其他数据:据fiber broadband association估计,5g的光纤用量会比4g多16倍,而具体到我国,估计5g光纤用量将会是4g的2-3倍。此外,光模块方面,5g基站建设有望带来数千万级的25/50ghz高速模块用量;由于5g架构使回传/中传/前传容量扩大几十倍,达数十上百gbps级,因此也会带来高速光接入网和光器件需求的提升。
5g产业链。
2.3. 光纤光缆行业:发展速度快于光通信行业的整体速度
2.3.1. 光纤光缆市场的发展速度:中国市场需求增长对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贡献超过 60%
中国市场规模占据全球半壁江山。2017 年,中国光缆需求占全球总需求量的 60%左右,中国市场需求增长对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贡献超过 60%。
根据英国著名的市场研究机构 cru 的数据分析,近 10 年来(2007 到 2016 年),中国光纤需求总量增长了6.5 倍,达到了 2.43 亿芯公里,全球占有率由 27.8%增长到 57.3%
从 2002 年以来,中国光纤光缆的市场规模基本呈现出这样的规律,每三年,其市场规模就要上一个小台阶,每六年上一个大台阶。这个规律与移动数字接入网络的建设周期基本一致:(2003 年-2008 年)2g 建设、(2009 年-2014 年)3g 建设、(2015 年-2016年)4g 建设等。
周期性显著减弱:16年4g投入下降,而15 年和 16 年才是国内 ftth 建设高峰期, 17-18 年光纤需求仍然火热,特别是17年光棒供不应求,与移动网络建设周期出现了明显背离。
2.3.2. 光棒利润最大,占据产业链利润的70%左右,光纤和光缆分别占20%和10%
产业链上下游来看,光纤预制棒(以下简称 “光棒”)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决定着光纤的性能与种类,同时也是产业链利润最大的环节,达 70%左右。光纤位 于产业链的中游,将光棒拉丝即形成了光纤,再将多束光纤包覆保护层 即成为光缆,光纤和光缆在产业链的利润占比大约为 20%和 10%。
2.3.3. 光纤预制棒在2016年、2017年持续大涨。
从2016年四月份开始,光纤需求量在持续增长。光纤光缆供不应求,其上游产品光纤预制棒正面临全球性紧缺。国内很多拉丝厂买不到预制棒,开工率只有60%-70%。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烽火通信(参股预制棒企业)等企业仅能维持自给自足。
光纤价格趋势
2.3.4. 光预制棒的生产工艺
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四种:外部气相沉积工艺(ovd,outside vapor deposition)、轴向气相沉积工艺(vad,vapor axial deposition)、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以 及 改 进 化 学 汽 相 沉 积 法 (mcvd, modifi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四种生产工艺各具特点。
2.4. 光纤光缆行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2.4.1. 直接原因1:全产业链的掌握
现状:我国的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从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网络产品完整的产业链。
目标:全国产化的硅锗料-预制棒-光纤涂料-光纤-光缆一体化全产业链条。
光纤光缆产业链
光纤预制棒完成了进口替代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光纤预制棒净进口量占需求量的72.4%,2010年,中国光纤预制棒的自给率也仅为31.6%。但是,随着光纤预制棒技术的突破,中国厂商开始生产光纤预制棒,到2013年,光纤预制棒净进口量占需求量的比例减至43.6%;2014年,中国光纤预制棒的自给率提高至64.4%;2016年底,我国光纤预制棒的自给率已经接近80%。
从2010年开始,光纤预制棒这个横在国内光纤光缆产业发展前面的大山开始被跨越,以长飞、亨通、中天、烽火、富通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光纤厂商在预制棒环节上不断发力,并最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
2.4.2. 直接原因2:反倾销的政策支持,在目前贸易战的加持下,会更加激烈。
2011年4月21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17号公告,决定自2011年4月2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5年。
2014-2015年期间,我国商务部连续5次对美日厂商光纤预制棒实行“反倾销”调查,最后一次是2015年8月19日,当时裁定对日本、美国各光纤预制棒生产厂商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对于日本的光纤预制棒公司征收8.0%-9.1%的反倾销税,对于美国的光纤预制棒厂商征收17.4%-41.7%的反倾销税,其中对康宁征收最高反倾销税41.7%。
2018年7月10日下午,商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8年7月1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其中,康宁公司征收税率为37.9%,ofs-费特有限责任公司为33.3%,德拉克通信美国公司为78.2%,其他美国公司为78.2%。
同时,自2018年7月11日起,对原产于日本、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5年。
2.4.3. 直接原因3:ftth的推进是直接的原因,直接刺激三大运营商对光纤光缆的采购。
见上文。
2.4.4. 背后的核心原因:互联网流量的持续增长,倒逼网络扩容,拉动光纤光缆的增长。
根据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披露, 2006-2016 年中国电信骨干网实际流量年复合增速为 47%,同时预计 2015-2020 年复合增速仍高达 42%,另外,城域网中很多流量只需在访问本地服务器,无需经过骨干网,韦乐 平判断中国电信城域网流量增速将是骨干网的 1.5-2 倍。从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 的移动互联网流量过去 5 年呈爆发性增长,17 年增速高达 199%,随着网络接入节点数量 增多以及单个节点的带宽需求增大,预计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仍将保持这种高速增长 态势,将驱动网络扩容升级,带动光纤需求持续增长。
2.4.5. 下游客户是三大运营商,采购计划直接决定业绩,2018年采购有保障。
中国移动已于2016年末和2017年完成普通光缆(第一批次)、非骨架带缆(第一批次)集采、蝶形光缆(第一批次)和普通光缆(第二批次)的集采,上述集采的规模分别为6,114万芯公里、 1,249万芯公里、 337万芯公里和6,760万芯公里,合计为14,460万芯公里,并于2018年初完成普通光缆(第一批次)集采,采购规模约为11,000万芯公里,较2017年度第一批次增加约80%;中国联通已经完成2017-2018年度普通光缆、带状光缆集采,总规模为5,830万芯公里;中国电信2017年的光纤集采,规模为3,500万芯公里, 2018年引入光缆集采和室外光缆集采招标规模分别约为400万及5,000万芯公里,总规模较2017年集采量进一步提升,超出市场预期。
特别说明的是: 17-18 年持续大量的光纤铺建,主要还是ftth业务的扩张以及运营商对互联网业务如云计算的投入,并不是为5g做准备。
因此,2018年光纤市场的需求是有保障的。
此外光纤光缆企业均开始布局海外:东南亚、非洲、拉美是中国企业的重点目标。
2.4.6. 从需求端来看,未来的增长因素仍然存在
互联网流量持续增长
5g建设周期的来临
2.4.7. 从供给端来看,光棒产能约束整个光纤光缆行业产能,2018年仍存在供给缺口
光棒扩产周期在两年左右,2019年投产的项目较多。供给缺口2018年仍存在,但由于2019年正好赶上5g建设周期的开始,2019年的供给缺口测算难度大。
光纤扩产一般 6 个月以下,光缆 3 个月即可。
从各厂商的光棒扩产规划来看, 平均每 100 吨光棒,设备投入在 2 亿元左右, 一般规模小的企业很难切入该市场。
在目前贸易战的背景下,海外光棒无价格优势。
2.5. 光通信器件:国内企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
光通信器件按照其物理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模块与子系统这四大类,其中,有源光收发模块的产值在光通信器件中占据最大份额,约为 65%。不仅规模占据重要位置,光收发模块的性能也主导着光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在接入端、传输端等不同细分市场上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设备、光纤光缆市场相比,光通信器件领域还处在充分竞争时代,由于很多光通信器件企业都是在某一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造成了厂商众多,集中度低的市场格局,市场份额也相对比较分散。2016 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 10 位的厂商中,美日公司占据 9 席位。
从盈利能力看,光通信器件行业本身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盈利能力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国内企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盈利水平更是微薄。
2.6. 海缆行业:行业高度集中
海底环境对海缆技术指标存在特殊要求, 国内从事海缆制造的企业较少, 耐克森、普睿司曼、abb、 阿尔卡特朗讯等外资企业长期垄断全球海缆市场,行业高度集中。
海缆按功能主要分为三类:海底光缆、海底电缆和海底光电复合缆。
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缆驱动力是海洋风电、跨国电网互联、海洋油气开发以及偏远海岛输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