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的企业家来看,现在的90后创业靠谱吗?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这前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新出现了一个企业家阶层。而在这些企业家阶层中,每个年代的企业家都会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些不同年代出生的企业家有哪些特征。
40年代的企业家,出生在战乱年代,经历了大饥荒,吃过了各种苦,在这代人的身上勤俭努力是绝对的时代烙印。比如说这个年代的代表性企业家,联想创始人柳传志1944年出生,华为创始人任正非1944年出生,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1945年出生。他们自身都非常勤俭节约,努力进取,任正非和柳传志现在依然坚持在企业的一线,坚守着自己的“狼性”。
50年代的企业家与40年代的企业家相比,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没有生在战乱年代,他们依然经历了大饥荒,吃过了各种苦,接受着集体主义的思想教导,在他们身上还有一种为国争光的思想。
比如说这个年代的代表性企业家,万科创始人王石1951年,万达创始人王健林1954年,tcl创始人李东生1957年,恒大创始人许家印1958年,平安创始人马明哲1955年。李东生希望tcl能够像飞利浦和三星一样,成为一个综合的跨国的实体企业,因为只有制造业强大了,才是国家强大的推动力。
60年代的企业家,出生已经比前两代企业家要好太多,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也吃过了很多苦,也非常的勤俭节约,努力进取。这个年代代表性的企业家有,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1963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1964年,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1963年,搜狐创始人张朝阳1964年,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1969年,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1962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1968年。
这一代人创业的时候已经开始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阿里巴巴、百度和搜狐都是比较早期的互联网企业,也是少数能够拿到互联网船票的一批企业家。
70年代的企业家,他们身上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创新和理想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这个时代代表的企业家有,腾讯科技创始人马化腾1971年,网易创始人丁磊1971年,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1973年,美团创始人王兴1979年。
当马化腾辞职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腾讯会成为现在的一个流量和资本的超巨头;当丁磊开始涉足电商、音乐和养猪的时候,完全就是出于自己的理想;当江南春抬头看到电梯边上的小广告也只是一位“诗人”的流放。
80年代的企业家,这一代人是很幸福的一代,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苦,做企业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代表性的企业家有,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1983年,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1983年,饿了么张旭豪1985年。
当张旭豪将饿了么卖身阿里的时候,也许不是那么情愿,但是为了在竞争获得胜利这是唯一的方法。当腾讯对张一鸣三次抛出橄榄枝的时候,都被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我创办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给bat打工,而是要自己做一番事业。
90年代的人,真的是让所有投资者不敢理解的一代人,这是中国第一批没有吃过苦挨过饿的一批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兴趣和好玩,这就是90后的标签。这一批人开始创业都是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一起为了兴趣为了玩而去创业。
从40年代的企业家到80年代的企业家,这些时代的佼佼者都是非常知名的大学毕业,他们努力进取、迎难而上、为国争光,并且能够抓住时代给的机会努力创业并最后走向成功。如果像现在90后创业只是为了玩为了兴趣,他们创业靠谱吗?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