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四川省2018年审计报告发布。
去年一年,四川审计工作有什么亮点?又体现出哪些新的趋势?来看看看了报告的他们怎么说?
看了这次的报告,什么让你记忆最深刻?
▼
省外侨办秘书处副处长 赵忠:
这一年省审计厅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采取“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大数据审计方式,感觉与以前年度明显不同,一是审计效率大大提高,现场审计时间仅3-5天左右;二是问题查找准确,现场审计前下发的审计相关事项表中的多个事项,经现场核查确认,大多属实;三是审计广度拓展,本次审计不仅对我办机关,同时对我办所属外事服务中心进行了深入的审计,并揭示了相关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财税研究中心主任 付志宇:
今年的报告深入贯彻中办《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及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和调整,把“三大攻坚战”作为年度财政审计的核心任务,指向非常清晰,效果也很明显,对我省财政工作的薄弱之处进行了披露,也为下一步的改善指明了方向。
四川省政协委员 李佳蔚:
通过本次报告,明显感觉到我省审计监督深度、广度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审计角度也开始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转变。此外,审计机关紧紧围绕我省发展战略、中心工作和改革开放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了审计工作的揭示、防御、预防和促进作用。
四川2018年审计报告展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
西南交通大学财税研究中心主任 付志宇:
今年的财政审计报告传递出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党中央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改革现有的审计管理体制。表现在今年的财政审计报告中,政策跟踪审计重点反映“项目年”、化解过剩产能等重大政策落实情况,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这些都说明财政审计工作在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也体现出新时期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的趋势。
四川省政协委员 李佳蔚:
审计工作开始从微观数据审计向国家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的审计思路转变;资源环境审计将是审计部门审计的一个重点方向;审计工作将对政策制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对审计的重视,审计将贯穿于国家治理始终。
信息时代,审计监督应如何创新?
▼
西南交通大学财税研究中心主任 付志宇:
新时期的四川审计监督工作一定要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委高质量发展决定的指导下,在保持传统监督模式的优点基础上勇于自我革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数字化审计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预算决算、各种重点支出项目和重大政策的各类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找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研究解决,并适时总结经验,用以指导财政审计工作,确保实现审计监督的全面创新。
审计工作对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有什么作用?
▼
四川省政协委员 李佳蔚:
审计工作在改革中发挥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宏观调控的保障作用、经济评价的公正作用、经济风险的预防作用。
如何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逐步消除监督盲区?
▼
西南交通大学财税研究中心主任 付志宇:
审计工作人员要主动适应经济形势变化,面对财政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要能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掌握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尤其是在当前审计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任务需要,争取更好地实现审计工作的全覆盖。
四川省政协委员 李佳蔚:
可以从科学技术手段、专业人才引进、审计专家库组建三方面发力。未来,审计工作将逐步依靠更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来提升审计效能。通过科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节约审计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此外,可以考虑成立审计专家库,让养殖、林业、环保土壤、水资源、医疗卫生等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可以积极参与到相应的审计工作过程中,发表更加精准的专业性意见建议。
未来将如何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
▼
四川省政协委员 李佳蔚:
一是比照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二是要加快审计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工作的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希望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好后可以更高效的调用财务数据、税务数据、环保数据。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四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