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那些批评这部片差的朋友们,我特别想知道你们处在哪个年龄阶段?我觉得虽然这部电视剧定位为轻喜剧,但是里面的离婚案例,反映的社会问题,引起的思考不是18的观众你们挑剔的是姚晨的烈焰红唇,小三的大胸真假。。。你真心可以跳过这篇文章。
我自己算是80后和90后的中间分子。标准80后不承认我们是80后,90后又觉得我们装什么嫩的尴尬分子。我的父母也处在剧中两对夫妻的年龄段。家庭条件虽然不可以和剧中大款媲美但也绝对不差。我们这一代人有个特点,就是我们小时候家里都不富裕,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条件才慢慢的越来越好。离婚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当中。剧中的问题是我们实实在在讨论过的问题;剧中的无奈是我们真真切切感受过的无奈。所以这部剧让我掉了很多眼泪,因为我从中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也更理解很多时候父母做一些决定背后的思考。
有人看了前几集就揪着池海东净身出户这件事不放批评剧情不真实。没错,剧情的某些安排和处理确实不完美,值得推敲。但是因为这些小细节而错过了后面编剧想真正表达的内容和反映的问题,那岂不是本末倒置。
在这里说句老生常谈的话:我们要关注事情的本质而不是对细节吹毛求疵。退一步来讲,人家影评人也是把整部影片看完了才好做评论的,你只看了几集,相当于电影的10%,高潮都还没看就说这部剧不好,难道不是以偏概全?
这部剧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笑中有泪。姚晨和波哥很敬业的搞笑,当然偶尔也会出一些金句,比如婚姻最初与爱情无关,是工具的产生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后出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非剧中原句,我自己总结的)。还有华尔街当年某金融男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的”美女是贬值资产,男人是增值资产“的著名论点。泪点自然是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我相信我的同龄人一定跟我一样会有比较深的触动。
离婚律师,在律师行业里基本上没有这个分类,律师一般只是简单分为打刑事案件的律师,和民事案件的律师,还有经济案件的律师,这里面最简单的是刑事案件的律师,因为这个结果基本大家都能预见到,变数不大。民事案件最麻烦,从鸡毛蒜皮小事到商业巨头合并分拆,时间更是拖多久都有可能,麻烦的很,最挣钱的是经济案件,基本案子的数额从几十万到几个亿都有,一个案子下来挣个几十万太正常了,一年成为富翁太平常了。当然,经济律师专业性极强,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离婚案件一般属于民事案件里面的案子,这类案子,说实话,挣得钱真心不多。
因为律师除了几个基本的代理费以外,真正挣钱的地方在于案子涉及多大的金额,因为一般律师和当事人都会签订协议按百分之十或者二十等的比例从打赢官司后当事人分的的钱财里分取一定的利润。放在离婚案件里面,除非律师能接到土豪之间的离婚案子,还能挣个几十万上百万啥的,一般的离婚案子也就几千块的诉讼费,而且还麻烦的要死,打个一年半载的很正常,所以,一般的离婚案子大律师是不愿意接的,多是新律师,小律师拿来练手的。
剧中另外有句很经典的话,我觉得也可以作为《离婚律师》的中心思想。“婚姻法只保护财产,不保护感情。”简单讲就是法律可以判小三给原配道歉,可以让过错方受到更大的财产损失,但不能判你的丈夫继续爱你。
在这个结婚离婚自由的社会里,也许法律可以让你从财产的层面上和另一半脱离关系,但是感情呢?如果你们还有孩子呢?孩子是两个人永远割不断的纽带,子女18岁以前父母有养育的义务,而当父母老去子女有赡养的义务。说到底,一旦两个人结婚了,不管以后离不离婚,两人从情感上建立了一辈子的联系。婚姻不是儿戏,是终身大事。婚姻甚至不是爱情,是两人决定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相伴到老的约定。如果现实中真的可以办离婚典礼,我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会打消离婚的念头,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忘了,忘了曾经我们一起吃过的苦,忘了是谁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无怨无悔的陪伴支持。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