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身经历为例:给中医院肺病科点个赞


今天7点50到的肺病科,医生办公室里医生到齐,可能准备开早会了,我先向黄医生讲了父亲的情况,黄说可以出院。让我后来觉得尴尬的一幕上演了——走时我捏了捏坐在黄医生旁边的科主任,叫了声“王主任”,科主任高兴地应了声“哎!”。一会儿后,我反应过来,似乎叫错了,走到电梯对面的公示栏看了一下,果然叫错了,肺病科主任姓李。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李主任答应得自然亲切,医生们也没有一个人对我表示出异样的眼神,也许习惯了吧。但这一幕让我觉得有点儿温馨。
我80岁的母亲年初在肺病科住过院,主治的王医生态度不错,医疗水平也好,经常和我母子交流病情,讨论治疗方案,11天后,病情好转出院。上周末父亲入院时,王医生还主动地问我我母亲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医生惦记曾经治疗过的患者,这是职业精神良好的体现。
此次给我父亲诊病的黄医生大约30郎当岁,热情、负责,医术也不错。入院第二天,要抽血化验,我父亲不干,人老了珍视身上的血,不愿被抽走,黄医生准许并给与理解,住院期间,热情如始,服务如始。父亲肠胃也不行,不能服中药,医生因为事多,忘记了我们的交代,给父亲开了16块钱的中药,我们要求退,黄医生没说二话,并对自己的粗心表示了歉意,昨天给他打电话时,他还说结账时提醒一下这个事,他好从费用中减除。
陪护期间,一个出院患者因为费用计算问题,在 护士站和结算护士大吵大闹,声大如雷,结算护士耐心解释,磨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平息争吵。
医患关系的改善,医患管三方都有责,四三三,医生和医院要把这个四成的责任担当起来。
父亲这次住院6天,新农合补偿后花了不到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