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六城同创和“六个十”项目开展以来。潮州,逐渐从以往脏乱差的城市环境中转变为越来越宜居、宜游。随着,全域旅游建设的持续深入。潮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西荣路尾,与新洋路交界处,原来俗称“猪屠”的,一幢楼龄为二三十年的老旧宿舍楼经过穿衣戴帽后,整幢楼房焕然一新。老旧围墙粉刷一新,戴上“帽子”。围墙外人行道,新建的花圃无比娇艳,成为路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建设中的,韩江北堤景观提升工程。正在铺设的沿江木栈道,犹如一条长梯贯穿韩江。可以预计,未来,联成一片的凤城公园、滨江长廊和南北堤景观带将是潮州游一张崭新的名片。
意东一路,孤立于道路边上的若兰亭。细品亭名,颇具风格。或许,若兰亭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人文历史典故?
意溪坝街,街尾残存着一小片民国骑楼群。
民国时期,韩江发达的航运造就了意溪坝街的繁荣。骑楼,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可惜,只剩下孤零零几幢骑楼。如果,坝街的骑楼能保存完整的话。如今,都可以建设成意溪的风情建筑街区。
岁月,无声。
文祠某路口。
意溪某路口。从市区,到乡镇,十九大精神宣传无处不在。并且,以更加形象立体的方式出现,凸显潮州文宣的进步。
前几年宣传得火热的东方之都(原东方国际茶都)除了茶叶市场竣工投入使用外,当初宣传的会展中心等项目至今影都不见。工地大门紧闭,貌似也没施工迹象。这是,要建到2020的节奏?
23号下午,金山大桥破天荒的装上交通护栏。这是,自2007年2月14日通车以来首次。交通护栏的安装,无疑为过往车辆及行人提供一个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中山路口,建设中的虹桥商业广场。
升级改造中的中山路街区。
潮式建筑,重焕光彩。
中山路,潮式建筑风格跟骑楼风格相结合的特色建筑,修缮中。民国时,粤东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往汕头埠倾斜。古城区,没有诸如汕头小公园片区那样大规模的高层骑楼建筑。
中山路,已完成穿衣戴帽的建筑外立面。
环城西路,道路黑底化改造中。目前,处于人行道及绿化树升级施工中。
义安路某巷口,已完成升级改造的一公厕。
义安路,一经营各色卤肉的小店。卤肉,是潮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西马路237号,十八曲巷头木荣鱼饺店,市民和游客围着购买心水小吃。
西马路真君宫巷,一粿汁店。粿汁,曾是潮州人传统点心之一。
西马路真君宫巷,老三豆干丸。这家店,经常出现在无涯的文稿中。曾经,老三豆干丸是路边摊。随着,潮州整治城市六乱。老三豆干丸,搬进了店面经营。这是,潮州整治六乱氛围下,潮州小吃业界升级经营的一个缩影。
用一碗粥,暖一座城。潮州开元镇国禅寺。
开元路尾,导游驻足等待团友。目前,来潮州的旅游团还是半天游(快餐游)为主。期待,类似南方卫视城市特搜组织的三天两夜潮州美食游这样的深度游能逐步推广开来,做大潮州旅游产业。
哗!这么多人围着干嘛?
原来,是抢着买刚出锅的春饼!
迫不及待的,当街就吃了起来。潮州小吃的魅力,实在无法挡。
陈仁堂门前,也是熙熙攘攘。
水平路某特色店前,也是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购买。
自从禁车以来,牌坊街文旅发展,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