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一篇关于解放路上商业店铺渐渐衰败的帖子,本人很好奇,解放路商业的衰败不是明摆着吗?即便是没有电子商务的冲击,周边商圈的兴起迟早会使得这块区域淡出人民的视野。如果是年轻人或者是外来新居民,解放路和中兴路中段这一块区域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地方,用十五分钟逛一个鲁迅故里或走走八字桥,看看里面的人怎么在河边洗衣服,外加吐痰刷马桶,体验一下原生态的煤饼炊烟,耳畔还能听几句邻里大妈挑事搬非的叽里咕噜,幸运的话走在街道上,杂货小店里的人会倒出一桶拖把水、洗碗水、洗脸水,眼睛里充满着鄙拟,似乎在说:你挡了我把水倒进路边下水道口的去处......当然即便是你走在自己引以为豪的城市中心,中兴路人民路口这样的大道上,你依然会发现,这里的红绿灯左转箭头,竟然还适用于非机动车,貌似这已然成为一种特色或符号了,就意味着我们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一体的,对于我们这么一个快节奏的城市而言,这应该比提前抢道更合理一些。
因此,我不清楚绍兴越城哪儿才是我们的中心,巷子里或胡同里的破败已经被四圈边上的高大建筑遮蔽,有点像村子里的新农村建设的遮羞墙,不夸张的说,这里面的旧房子里面的居住条件以及无法预计的人口密度,几乎比平水、皋埠、陶堰这些乡镇里面再里面的居住环境更为让人担忧。然而,很多人会觉得应该保护这些文化印记,作为旅游路人,会觉得这一切也不错,但,我们应该清楚到底这些城市的印记创造了什么,又铭记了什么?自欺欺人不是我们越人的传统,卧薪尝胆才是。
让超过三十年的房子,不再享受学区的待遇,有利于当下城市整体的发展,并把优质教师资源往镜湖、迪荡转移,优秀教师购房优惠、提升其福利待遇;把妇保院的医疗资源转移出那条狭窄的巷子,这个妇保院成为一个街道医院卫生中心;基层的办事机构都有点像样的房子,好的办公环境也有利于办事效率,更多的机构要往城北发展,区ZF的大院理应在迪荡,利于群众停车办事情,当然这是后面做的事情。
结语,不要把守旧当做传承文化精华的借口,看不到激情干事的那种劲头。城市中心,应具有进步性、代表性、统领性——迪荡不错。
你外地人不懂老绍兴一环以内的老城情怀
写的可以,情商太低,目光短浅
你懂不懂?
说得很好 可惜很快就有人来骂你了 一大波喷子正在接近中 这些人永远改不了 也就这样了
哪个帖子没人骂,你说是吧。
为什么一定要此亡彼生
这种结论性的话会暴露你的真实智商,情商总不是说出来的,问你,你觉得中心是哪儿?
规律。自然法则,当然我们喜欢共赢,这是希望罢了。
谁出的主意,老城区要古城保护,结果连高楼都不能造了
只知道小时候都是去城市广场,然后是迪荡,现在是银泰
40岁以下的人都是开车购物的,解放路不要说汽车了,电动车开开也困难,
请先给出你所谓的城市中心的精确定义。
老城区说到底就是一个大贫民窟,是那些破落孔乙己之流老死的地方。也是阿Q后代自以为是的乐土。
然而老城区人照样瞧不起其他人。
老城区才可以称自己是绍兴人。
出了老城区,你住的地方是什么地名就是什么人了。
钱在哪中心就在哪
那杭州的中心又在哪里?不懂装懂。
绍兴的中心永远是一环内。
我来告诉你,市中心就是老市政府周围,老市政府在哪里你应该是知道的
老底子江桥头是市中心。
大街永远是中心。
内地人就是这样没有钢筋混凝土大楼就是农村,,,绍兴老城区建城是超过2500历史的。想要建高楼那就算做梦。保护合理开发才是要做的。而且国外发达国家更喜欢浙江这种城市于自然和历史文化相融合。处处是景。
越城中心自然是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外加于镜湖融合的部分到镜湖湿地公园周边的核心区,和袍江中心329国道以南越兴路以西洋江路以北中兴路以东的三大城市组团为主了。
袍江建成区在30平方公里左右。越城区镜湖不知。
不知道你是不是绍兴人,买了间城市边缘的房,就歇斯里地的丑化城市中的绍兴人。现在住在平房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是70左右的老人,传统习惯难以更改,他们勤劳,朴实,洁简。故土难离,上楼后他们反而觉得不便。你以为他们是穷酸,分分钟能拿出几十万来,反而是楼主,一点都没绍兴人的内涵,看到的东西太浅薄。
楼主是高新区人希望高新区成为中心也是没错的。迪荡是高新区的中心,但不是越城中心。
越城区过去一直是市、区同城的战略,也就是越城区希望把市中心留在老城区内。试问越城区怎么容得下其他开发区成为中心呢?
高新区尽管与越城区合署办公,毕竟才刚刚开始。越城直接管辖地区早就有中心的,开发区并入也改变不了中心的位置。
地铁一号线一般都是往最核心的地段走的。你看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绍兴也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