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凤凰单丛茶”算是潮州人自己打造的名品牌之一了,然而自己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品牌却又老是载在自己人手里。这不,潮州大街小巷茶叶店是“单丛”和“单枞”共存的局面,游客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本人在牌坊街随便走了一下就发现三处错误,如果认真地寻找一番,肯定还不止这些店面。
不止实体店,淘宝天猫等网店也是错误频频。
百度百科对于“单枞”和“单丛”也均有收录。
百度搜索、输入法也有两种写法。
为凤凰单丛茶正名的是潮州著名文史专家曾楚楠,在曾楚楠的努力下,2004年8月,潮州市政府曾经下文通知,所有单丛茶包装、宣传、营销一律采用“丛”字,其它以“单枞”字为错别字,不得使用和销售。所以,在现在的规范下,这种茶名应该写作单丛才对。然而事实却是“单枞”继续满天飞,“单枞”买卖继续做!
其实不止“单枞VS单丛”还有“工夫茶VS功夫茶”,所以这里面究竟是宣传不够、管理不善还是潮州人民的认知水平有限?建议政府、工商、媒体、茶协得联合起来,讨论讨论如何再次为潮州的茶叶和茶道正字,而且是有效地正字!
是单丛,不是单枞
丛(cóng,潮语读“层”)本义为聚集,如人丛、草丛等。亦作量词使用,如南朝梁代陶弘景《真诰·云象篇四》:“桥之北,小道直入期间,有六丛杉树。”唐代白居易《买花》诗:“一丛深色花,十户人中赋。”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遂至锦壁赏大花,三面漫坡,牡丹约千馀丛。”在上述例子中,“丛”的意思相当于棵、束、株,且通用于花木,无所谓草本、木本之分。
枞(cōng,潮语读“宗”)即常绿乔木冷杉(圣诞树),木材轻软,可制器具及造纸。“枞”又读zōng,地名,安徽有枞阳县。
单丛,是凤凰茶产区对成品茶进行等级分类的专称(其他的类别有水仙、浪菜等),命名的缘由是:其采摘及加工的全过程须逐棵(潮人称“丛”)单独进行。
显而易见,只有“丛”字才符合单丛茶命名的本意。
(参考自潮州工夫茶话|曾楚楠、叶汉宗著)
工夫茶与功夫茶之辨
普通话中,“工”和“功”同音,以致《现代汉语词典》把两者合为一个条目,其释义为①时间(指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④本领、造诣。共四个义项,但又声明“①②③多作‘工夫’, ④多做‘功夫’”。
潮州方言中,“工”(gāng,读作“刚”)与“功”(gōng,读作“攻”),读音截然不同,“功夫”与“工夫”的含义亦不一样。“功夫”指本领、造诣,如唱功、扇子功。“工夫”则指精细,如言“某某人过工夫”,意思就是某人为人处事十分精细,周到,这里的“工夫”就绝不能用“功夫”代替。
作为茶道,“工夫茶”含有器具精巧、方式方法精致、物料精绝、礼仪周到等物质与精神的多种因素,因此,已“功夫”指称作为品种名的茶叶尚可,用来指称功夫茶道则难免以偏概全。更主要的是命名一般都以初始名为准,此即所谓的“名从主人”原则。俞蛟生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朝的监生,《潮嘉风月记》是他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任广东兴宁典史时所写的笔记。施鸿保是道光四年(1824年)的秀才,《闽杂记》成书于咸丰八年(1858年),两者年次相差60多年。《潮嘉风月记》[工夫茶]条,是为茶学界所公认的有关“工夫茶”的最早记录,亦即是说,“工夫茶”是初始名,理宜作为命名的依据。
(参考自潮州工夫茶话|曾楚楠、叶汉宗著)
这个问题本人在论坛上已经不止一次的谈过。。。
把“工夫”写成“功夫”。把“单丛”写成“单枞”皆纯属画蛇添足!“单丛茶”顾名思义就是独株采摘、制作。是潮州茶中的上品。而“枞”是一种叫“冷杉”的树木。跟茶没有半毛钱关系。潮州茶市场的很多经营者想当然的把“工夫茶”加成“功夫茶”把“单丛”写成“单枞”,是否觉得把字写复杂一些就显得更有内涵更有文化呢?!不得而知。希望相关部门好好引导、好好规范。
引用#燕江老兵#: 这个问题本人在论坛上已经不止一次的谈过。。。
把“工夫”写成“功夫”。把“单丛”写成“单枞”皆纯属画蛇添足!“单丛茶”顾名思义就是独株采摘、制作。是潮州茶中的上品。而“枞”是一种叫“冷杉”的树木。跟茶没有半毛钱关系。潮州茶市场的很多经营者想当然的把“工夫茶”加成“功夫茶”把“单丛”写成“单枞”,是否觉得把字写复杂一些就显得更有内涵更有文化呢?!不得而知。希望相关部门好好引导、好好规范。
对于广告用语、用字,一直就是一个“无序”的市场,政府根本就管不了,这既不违规也不违法,只能是政府倡议,行业自律,市民监督。
这是一个让人无语无奈的事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引用#凉哩凉哩#: 这是一个让人无语无奈的事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单丛茶”和“单枞茶”与“工夫茶”和“功夫茶”的错误写法一直存在,大家也一直在为正字而努力,希望能早日改正过来。
政府、媒体加强引导宣传,但不要像宣传“潮汕”一样就好了。
“枞”、“丛”首先这两个字之音异,丛念cong二声,潮音读“层”,而枞念cong平声,潮音为“聪”;其次义也异,丛为生长在一起的草或木之意,如丛林、丛生等,而枞是木名即冷杉。两者相去甚远矣。
游客的心理:一个是真的,一个是不良商家的山寨产品哈哈哈哈
枞与丛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是当游客第一眼看到单枞茶,可能以后都认定“枞”字了。典型的误导。
牌坊街有一家茶店,错的太离谱了。每一个茶桶都写着单枞,说真的我都想冲进去和店家说说了。
看多了工夫&功夫、单枞与单丛,身为本地人的我,也有些傻傻分不清了。
还是普及不够。但是个人认为平常人错了可以理解,茶商错了,那真的是。。。
潮州一直以潮州话有自己的文字而骄傲,但在管理文字统一性方面却无所作为,门面有了,就是实力跟不上,枉然。
外地人的理解就是可能两者有一者是山寨货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