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张欣出生于北京。童年时候辗转在10多个城市停留过的张欣,在14岁时随着母亲定居香港。
为了能吃饱饭,张欣不得不和母亲一起去电子厂的流水线上打工。那时候,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组装上千件货才只能赚到十几块钱。
张欣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写字楼的地方做一名白领,期待的月薪是1400港币,为了这个梦想,张欣白天在电子厂上班,下班后,就去夜校学习。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进入写字楼,成为一名办公室秘书兼财务。
这样的生活,让张欣觉得满足。然而,朋友的一句话,让她又再次燃起了学习的斗志。你为什么不去读书?1984年9月,张欣带着打工5年攒下的积蓄再加上母亲的资助,一共3000英镑和一本汉英字典只身一人去了英国。
张欣先是在剑桥的一所语言学校学习英文,白天上学,下课后就找兼职赚生活费,她干过收银、洗过碗、剪过草坪。在语言学校学习两年后,张欣英文水平大涨,最后顺利考入苏塞克斯大学,攻读经济学,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张欣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4年后,张欣从苏塞克斯大学毕业,又接着去了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没毕业,就被巴林银行相中。原本要去巴林香港分公司工作,结果没等张欣去报到,巴林银行前交易员尼克·利森因为在日本股票指数期货上巨亏14亿美元导致巴林银行破产,张欣所在的部门整体被高盛收购了,她就这样成为了高盛的一名分析员。
在高盛工作了2年,张欣离开了香港,她想去华尔街看看。最后张欣在美国旅行者集团谋得一份年薪15万美元的职位。
尽管华尔街是无数人打破头想要钻进去的地方,但张欣对华尔街却不那么热爱,她讨厌这里的铜臭味,讨厌为了利益明争暗斗的氛围,她想要回国发展。张欣在英国的同学张维迎当时在北大做经济学教授,他给张欣推荐了一家名叫万通的公司。
万通正是潘石屹与合伙人创立的公司,在张欣拜读了他与冯仑共同撰写了万通的宣言书《披荆斩棘共赴未来》之后,张欣被他们的理想和野心所吸引,并期待着能与他们有一次会面。
在张维迎和冯仑的引荐下,张欣和潘石屹在一次聚会中相见。
第一次见面,张欣觉得潘石屹其貌不扬,个子也不高,但,潘石屹独特的思想吸引了张欣,潘石屹说话不按常理出牌,与她在华尔街看到的那些满嘴套路的人士不同,张欣觉得他与众不同,对他刮目相看。
一个是海龟,在国外生活多年,想要尽快融入中国,一个是土鳖,土生土长,是经受过海南血与火的考验,是最接地气的老油子。就这样,其貌不扬的潘石屹成为了张欣的中国老师,他在张欣心目中高大起来,而潘石屹自然想借这位美女海归抖抖他身上的土,于是短短一个月两人就确定了关系。
1994年,张欣与潘石屹结婚。1995年,张欣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从美国回到中国,并与潘石屹共同创办了红石实业公司——soho中国的前身。
当时的中国房地产还没成型,嗅觉敏锐的夫妻二人预感到传统的地产必然会受到网络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普通人生活,网络必然会影响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于是他们将自己定位为soho概念(小型办公、居家办公),便产生了第一个项目soho现代城。
潘石屹生长在中国,在创立soho中国之前,已经有过创业经历,他懂得经营企业必须的谈判,周旋等操作,而张欣此前生活在国外,对空间设计和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所以二人分工。张欣负责soho的外观以及内部设计,潘石屹负责销售经营。张欣也凭借着soho中国的建筑拿过好些个国际性的建筑大奖。
二人的混合双打,可以说是大杀四方。2007年,soho中国在香港正式上市,创造了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
当一个女人站在顶峰时,总是免不了要受人非议。
在谈及张欣的成功时,不少人会觉得她运气好,抓住了潘石屹这个有财有势的男人。不可否认,张欣如果没有碰到潘石屹,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同样,潘石屹少了张欣的协助,或许就没有今天的soho中国。
20多年来,潘石屹和张欣两人的感情也一直在经受着考验,很多时候,两人的情感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公司。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已经危及到这个婚姻了。在两人创办公司之后,在工作上也是各执己见,但公司必须只能走一个方向,放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散伙,要么一方妥协。怒急之下,张欣愤然离开北京,去欧洲度假,坐在飞机上的时候,她心中闪过一个念头:她和潘石屹的婚姻怕是走到了尽头。
在欧洲的日子,她并不觉得快乐,满脑子想的都是中国,想着她和潘石屹的关系。不过,这趟远门没白出,她找到了他们夫妻问题的症结所在:将夫妻关系带入公司,而忽略了工作上的合伙人关系。
她选择了做让步的那一方。她告诉潘石屹,他们要在一起,他们要让婚姻继续下去,就必须有个孩子,她下岗回家带孩子,让潘石屹自己在公司打拼。
回归家庭的张欣,一心照顾两个儿子,心无旁骛。一直到两个儿子都上了幼儿园之后,张欣轻松了,她才准备复出。
2000年,潘石屹在长城附近拿下一块地,张欣突发奇想,我们能不能做一百个山语间?原来1997年,夫妻俩邀请建筑师张永和帮他们在郊区设计一幢别墅:周围青山环绕,绿树包围,大大的落地窗让阳光洒满整个屋子,夫妻俩给房子取名山语间。这次潘石屹欣然同意。
于是,张欣又找来了张永和,并邀请12位亚洲青年设计师一起参与设计,该项目占地8平方公里,历时两年完工,这就是著名的长城下的公社。凭借着长城下的公社项目,张欣获得有着建筑界的奥斯卡之称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授予的个人建筑艺术推动大奖,这也是中国人首次在建筑舞台上获奖。
张欣打赢了回归以后的第一仗,此后一路顺风顺水。
虽然张欣依然活跃在soho中国的前线上,但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张欣还把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和慈善事业上,2007年创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
张欣用智慧与才华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未来还将继续书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