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就静静的沉在汤浦水库的水底,多少次的梦中醒来,给自己唯一的答案就是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我的故乡,是一个恬静的小山村,村边流淌着一条小溪,大名就叫小舜江,他日夜不停的奔流着,滋养了村落一代又一代的族人!
我的故乡,有一个直白而又古意的名字,“川下”,古意是指川在汉字的表述中,简洁明了的指代小河流,直白是因为村旁那条河流自上而下绕村而过!
1998年,当绍兴其他各地的老百姓欢天喜地的庆祝汤浦水库截留时,那些背井离乡、舍小家为大家的水库原住民执手相望泪眼。无语凝噎。
当年没有钉子户,没有漫天要价的刁民,只有听从安排指示的良善百姓,他们相信他们的牺牲是得到政府的肯定的,是得到绍兴城区喝着难闻的、充溢着漂白粉气息自来水的市民所尊敬的,他们相信自己的将来政府会有妥善的安排的,不用养儿也能防老的。于是,他们在回望了一眼即将截留的大坝,朝着宗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朝着祖宗休眠之所三拜九叩之后,毅然决然的转身大步前进。
虽然崧厦沥海与汤浦相距不过几十公里,然而一个是靠海吃海,一个是靠山吃山,生活环境的极大不同和生活作息规律的打乱,导致乡民思想上、生理上均发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下子脱离了固有的山川,来到了海边,原有的技能本领都显得无能为力,毒辣的太阳,湿咸的海风,导致大量的族人生病,虽然没有掌握具体的数据,只要粗略的统计就能得出一个事实,那些族人生病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当年生活在山里的时候,也高于周边住在海边的原住民。可是我们还能回的去吗?一瞬间就好。
我的愿望,就是能再走一走我蹒跚学步时跟在妈妈身边走过的小路,
我的愿望,就是能再亲吻一下我摔倒时接触的大地,
我的愿望,就是能再看一眼我的启蒙学校,看一眼我第一次帮妈妈采茶的茶山,看一眼我第一次帮爸爸插秧的稻田,看一眼那永不停留的小河流,鞠一捧清水洗脸,鞠一捧清水解渴。
我的愿望,其实....其实很简单,让我回家吧,回到我的故乡,我那魂牵梦萦的家,看看我的爷爷,我不要我现在所有的一切,真的不要,安安静静的让我回去,陪在他的身边,在他身边嬉戏,当我哭泣时有他安慰,譬如现在哭泣无助的思乡游子。让我浮躁的心能在故乡找到温暖的怀抱。
我想回家,回我的故乡,小舜江、川下。
对,回头路,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那还是回得去的。
现在的发展么,是“回不去”了,死路。
把他平了就能回去了,可是又有多少人愿回去?
1998年,万众瞩目小舜江工程 汤浦水库截流
□记者 何用
1994年8月,绍兴市委、市政府针对绍兴水质性缺水的状况,首次提出并酝酿建设小舜江工程。1994年8月26日正式创刊的晚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项民生工程的见证者、报道者、参与者,并一直为小舜江工程的萌芽、成长、壮大鼓与呼。
“有绍兴的‘三峡工程’之称的小舜江汤浦水库今天上午9点30分胜利截流。今天的汤浦被装扮得格外漂亮……”1998年11月21日,晚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用欢快而振奋人心的“语调”刊登了汤浦水库截流的消息和照片。这只是晚报报道小舜江工程的一个片段和缩影。20年来,晚报与小舜江工程一起相伴成长,小舜江工程的每一个“成长的足迹”,几乎都能在晚报上找到印记。
绍兴的历史,总是与水紧密相连。
上世纪90年代起至本世纪初,绍兴人继承和发扬前人治水精神,兴建跨世纪的小舜江工程,使一库清流永泽古越大地。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更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
小舜江工程之于绍兴人民,其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1800年前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主持建造的鉴湖。鉴湖为绍兴带来了持续1000多年的繁荣稳定的农业文明,而小舜江工程则为绍兴人民解决了根本的饮水和生存健康的问题,并为绍兴刚刚兴起的工业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生工程是反映一届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最佳样本。小舜江工程,毫无疑问成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在绍兴市(1998-2002)最受市民欢迎的十大工程评选中,小舜江一期工程名列首位。
截流场面历历在目,采访库区移民时深受感动
“当时山谷里都是人,大家一早就赶来见证截流,场面很大。水库截流后就要蓄水,意味着曾经的家园将被淹到水底,再也见不到了,成千上万的库区移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是来跟家乡最后一次道别的……”谈起16年前现场采访截流的那一幕,晚报社会民情部主任王家治记忆犹新。
1998年是王家治进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的第二年,在“领取”了小舜江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等报道的任务后,这个“毛头小伙子”激动了好几天,“感觉无比光荣,报社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再苦再累也要报道好。”
移民动迁前夕,王家治和报社的同事们与库区百姓同吃同住,晚上拿着一把手电筒走家串户采访,倾听百姓的心声;白天赶回报社写稿发稿,传递第一线的声音。移民相互告别时那种故土难离、依依不舍的场面,深深地感动了这个新记者,一组组记录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稿件,在晚报上连续刊发,激发着更多的工程建设者全力拼搏,不辜负百姓的信任和托付。“那时的老百姓,实在太朴实了。没有一个‘钉子户’,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思想境界真的很高。”王家治回忆说。
很快,5406户移民、共计15623人搬到了崧厦、沥海等新家园,为小舜江工程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基础。“这项工程真正利民、惠民,所以百姓都拥护支持,大家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作为晚报资深记者,王家治感慨地说,小舜江工程历经几代人、几届政府的不懈努力,终能福泽后代,是绍兴近20年来最得民心的实事工程,“没有之一”。
越城区最后一个行政村通水,晚报记者跟踪采访
事实上,从小舜江工程“破壳而出”的第一天,晚报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1996年5月3日,当天的绍兴晚报、绍兴日报都在头版大篇幅报道了《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抓好骨干水利工程和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小舜江供水工程”,当天还刊发了《跨世纪建设项目小舜江工程要坚决搞好》的报道。很多绍兴人通过当天的绍兴晚报,第一次听说了“小舜江工程”这5个字,也第一次得知今后能喝上更洁净、放心的自来水了。
1997年12月8日,小舜江供水工程汤浦水库一期工程举行开工典礼;2001年1月2日,小舜江供水工程正式建成通水,开始向越城区和上虞供水。2006年6月19日,小舜江供水二期工程竣工……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建设节点,晚报都是第一时间向市民公布,让市民及时了解小舜江工程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
2007年,晚报举办了“探源小舜江、保护母亲河”活动;2013年,晚报“寻找那一方好水”栏目走进小舜江;今年5月份,晚报“生态建设,你我见证”活动首站探访小舜江源头……一系列互动活动引起市民很大兴趣,晚报征集市民代表实地走进汤浦水库和小舜江源头,让小舜江与市民的距离更近、更亲。
2013年8月份,越城区鉴湖镇秦望村正在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这也是越城区范围内最后一个通小舜江水的行政村,具有非凡的意义。晚报记者多次冒着酷暑,实地来到大山深处的秦望村采访通水情况。在得知通水过程中一些村民因邻里纠纷影响了工程的进展时,晚报又多次刊发连续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终问题妥善解决,1250多户农民用上了洁净优质的小舜江水。
小舜江水滋润200余万人口,绍兴人因水而自豪
这个国庆黄金周期间,家住慈溪的大学生刘辉来绍兴游玩,在越城区城市广场上游览,热得满头大汗后,他来到直饮水龙头前来了一番酣畅淋漓地饮用。“这水的味道太熟悉了,有股山泉甘甜清洌的味道。我们家用的就是绍兴小舜江的水,水质很好。与其花钱买矿泉水,还不如喝这个直饮水更放心、更好喝。”刘辉笑着说。
小舜江的水,是当之无愧的“全省最好的自来水”。绍兴市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陈国铭介绍说,小舜江水无论是从口感、眼观还是指标检测上,其水质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达到了欧盟优质水标准,远超国内饮用水指标。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舜江工程完工后,让绍兴“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夙愿成为现实。“目前越城区、高新区、袍江新区范围实行‘同网(供水网)、同价(水价)、同服务,这在很多城市都是无法达到的。”陈国铭说,仅越城区、高新区、袍江新区49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小舜江水年供水量就达到8000余万立方米,共有34万户用户,包括30万居民和4万家用水单位。可以说,小舜江水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
据市水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小舜江工程年供水量3亿余立方米,平均日供水量90余万立方米,不仅保障了越城区(以及高新区、袍江新区)、柯桥区、上虞区生活、生产用水,滋润着虞绍平原200余万人口,而且每天有10余万吨优质水供应到临近的慈溪市。
“在水乡绍兴,饮用水水质好,用水方便安全,是令绍兴人最为之自豪的事。”陈国铭说。
这种自豪感不仅传递给每一个绍兴人,更鞭策绍兴“水务人”争先创优。比如水务集团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涌现出全国劳模徐海根、部级劳模沈刚、包国琴等先进典型。同时绍兴也是供水管网漏损率全国最低的城市之一(不足4%,而北方城市漏损率高达30%~40%),甚至低于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优质水资源都流入了千家万户,浪费损失很少,“五水共治”中的保供水、抓节水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品尝着甘甜的小舜江水,绍兴对人水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水,是这座城市的根本,人水和谐,是这座城市永恒的旋律。晚报为媒,在人水和谐上搭建沟通的“桥梁”,画出了美妙的音符。
老爸的坟前想去上一把土都去不了,不知道政府能理解我们这些移民人的心情吗?
水务集团的人有多少是移民的后代。
移了好,没移的多少想移。
淳朴的乡民!恬静的山村!安谧的生活!
相别,从此隔音尘。
乡思亦然!
我承认你的文笔不错,可也要尊重事实啊
常回家看看,建议王坛买个地。造个房子。海涂不是我们山里人的家。
小舜江水 杠杠的
现在又有个小舜江村了,
再说句,上次王化烧烤就是在小舜江的源头
我们还留在小舜江边上!长岭村!
出去的想回来,留的想出去!
乡愁
多少儿时的美好,化作一腔赤子柔情,倾诉着对故土的缠绵。母亲声声的呼唤,化作一潭碧波荡漾,哺育千百万绍兴儿女,感言不离不弃:母亲,您辛苦了!离乡的游子,昔日的追风少年,如今已华发初上。仰望母亲河,多少离愁,故土,别在心口,言难。
川下的兄弟姐妹们,感谢你!
15年了好怀念
移民搬出后,政府就不管了,真的被绍兴政府骗了,当初答应他们的条件,后来都没实现,所有当官的没有一个好人
说话也不一样
一看就知道是zf的专用写手!!做人要讲良心!!
是呀不管
善良的小舜江移民,听从政府号召背井离乡,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地为绍兴人民做贡献!自己老了回不去,子孙后辈无法返祖地,这种乡愁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深有同感!
真正老乡同村的!难得看到。
是啊,被移的,没被移的,没有因小舜江改变而带来一丁点的好处。反而是移出去的散了,没移的更冷更远了,被遗忘了那个角落里。因小舜江舒村,上王,张蒋,乔岙,万宝,长岭,庙褚等村落已被抛弃永远的留在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