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祠最早建于万荣县汾阴脽。古人祭地要选泽中方丘,而汾阴脽地处汾黄两河交汇处,高十余丈,宽两里,长四五里,中断洪流,四面环水,是一个天然的方泽坛。据后土祠内庙貌图石记载,自轩辕氏祀地祗扫地为坛于脽上后,尧舜二帝时专门有八个家族负责祭祀后土事宜,夏商周三朝时帝王年年都要在此祭祀后土。汉武帝时在汾阴脽建后土祠,汾阴祭地成为最重要的三大国家祭祀之一。万荣后土祠也因此成为全国16000多所后土庙的祖庙。
大约距今三四十万年前,迎着文明曙光,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人的数量不断扩大,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靠自然生长、生活的食物已无法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人们已经发现了植种籽种籽种到土里,能够新生,能够长出新的食物,于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去种植。
他们是随性的,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种,什么时候该收。我们那位女祖,也可能是女娲或是后土,她有目的地带着氏族离开大山,在今万荣县汾阴交汇处走进了厚厚的黄土地。他们沿黄河来到了万荣县厚厚的黄土地上,他种籽种籽撒在厚厚的黄土地上,等待着收获。
等待的过程也是悲壮的,有人饿死了,有人弱肉强食,自相残杀,许多人在等待的过程中失去了生命。黄土地没有山洞可以栖息,人们开挖窑洞,没有天然的屏障可以抵挡洪水和野兽,但要生存下来是离不开水的,于是他们就栖息在黄河边的高地上。
他们的女首领,为了安全,则栖身于汾阴交汇的脽上,和她一起居住的则是部落里全部育龄期的女性。对于氏族里表现优秀的男性,则被允许坐船到脽上同女性交合。好吃懒做,无所建树的男性,则没有权力上脽。那时的婴儿均出生在汾阴的脽上,长大后,女性仍然留在脽上,男性则被送出脽外,和外面成年男一起种地打猎。
他们在祭拜厚厚的黄土的同时,也祭拜伟大的女性首领。
那时,他们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但这种膜拜却是发自内心的敬畏,并且一代代相传下来。时间久了,他们愿意相信,那位伟大的女性首领就是女神。他们认为,没有女神,就没有他们的后来。
后土娘娘得到了从轩辕黄帝、汉武帝等二帝三王的数十次亲临后土祠的隆重祭拜,汉武帝在这里的秋风楼处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在宋代以前,后土祠一直是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地方,自金元起,由于京都离后土祠较远,帝王们不愿舟车劳顿,便在北京建起了天坛,除了祭天,也以此祭拜后土。
如果时空可以穿越,也许我们还能看到我们远祖在黄土地上耕作的身影!还能看到后土圣母的威仪!能看到汾阴脽上美女如云壮观画面。
摄影: 席华昌
山西师大临汾学院数学副教授
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
亚朵签约摄影师
中国.运城.盐湖.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