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现在的中国,到处都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国家在鼓励,各级政府在配套各种政策,帮扶干部在出谋划策,专家学者在默默奉献,到现在为止很多地方都是在瞎子摸象,各有感触。根据本人多年以来的农村经验来谈谈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如有不妥,请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和贫困户指导和讨论。
我们先看看以下几个问题,谁来解决。相信所有人都不敢说已有定论吧!
1、全国一盘棋,重心在哪里?
2、贫困户也想脱贫,他们的全局观念和市场预测令人担忧
3、帮扶干部不了解贫困户现状,又没有专业知识,谈何帮扶?
4、政府制定的主导产业经过了谁的论证?就是画了一个圈那么简单吗?
5、市场决定商品价格,还是提高供应量?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全国一盘棋,重心在哪里?
通过扶贫过程来看,国家宁愿花费巨资,也要让大部分人搬到城镇来居住,说明了国家的目的就是要让边远山区的人口进入城镇,加大城镇建设步伐。从这一点来看,也说明了国家想通过移民搬迁来解决真正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问题,为国家的生态环境排除障碍,也同时验证了“藏粮于地”的政策实施力度。同时,新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些贫困户的文化程度低,掌握新的技能能力低下,就业创业成为最大的问题。真的仅凭移民搬迁就能解决搬迁户的贫困吗?恐怕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除非有后续的政策支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贫困户也想脱贫,他们的全局观念和市场预测令人担忧
贫困户之所以成为贫困户,就是因为他们大部分人思想僵化,没有魄力,没有市场观念,没有好方法改变现状,没有一个真正能够短期脱贫的项目真的能稳定脱贫吗?很多地方发展的都是长期项目,贫困户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过收入,未来的市场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大量的重复呢?
我们接下来看第三个问题?帮扶干部不了解贫困户现状,又没有专业知识,谈何帮扶?
虽然说,派去的帮扶干部是和贫困户做亲戚的,但本质上是一个矛盾体,就像老板和员工永远不会做朋友一样,一个想多得一些国家扶贫政策,一个是想办法利用政策让贫困户脱贫,看起来好像互惠互利,实际上贫困户只不过利用帮扶干部达到了他应有的利益,而没有真正了解扶贫的真谛,那就是真正的想脱贫,贫困户对这些项目心里还是没数。至于帮扶干部也不是农村专家,也不过是人云亦云,按照当地制定的一村一品项目来实施,而不是有特色的产业项目,最好的结果就是平均利润,如果市场饱和了呢?
第四个问题很难解答:政府制定的主导产业经过了谁的论证?就是画了一个圈那么简单吗?
我们都知道,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都是三五年换一个地方,他们也没有专家的眼光,也不了解市场行情,也不知道当地到底发展什么最合理。通过简单的论证以后就确定了主导产业,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及时联系种子或者种苗,拉回来集中连片地开始发展,至此,一个乡镇的主导产业就尘埃落定了。过了两三年,领导不是交流任职就是提拔高升了,留下来的问题谁来解决?这绝不是画了一个圈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果只能让当地的农民来承担。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市场决定商品价格,还是提高农产品供应量?
真正的好项目应该是根据当地的优势资源、国内国际未来的产品供应量和市场消费量来决定该产品的价格。在国家没有取得大数据的前提下一哄而上,迎接你的肯定是一哄而散,这就是市场规律。
在文章的结尾,我拿天山雪莲来做个比方吧。为什么叫做天山雪莲呢?就因为它的稀有和天山这个地方独有气候环境能够生产出最顶级的雪莲,其他的地方就不能生产出来,或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比不上它,它的价格就能一直处于顶端的价位,就不可能贬值。
我无意诋毁扶贫攻坚战的成果,只是希望有些东西还是慎重一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