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周的进货台账拿来看一下,废弃油脂回收的单据有吗?”昨天上午,由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物价局)、市旅委组成的检查小组走进南湖景区旁的餐饮店,工作人员仔细查看肉类、面粉和食用油的进货记录和票据,再到后厨逐个问题细细查看。这是我市正在进行的“舌尖守护”“春雷”行动中的一个镜头。
昨天,我市举行全市旅游景区“查隐患、打违法、保平安”餐饮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集中统一行动(“春雷”行动)启动仪式,市、县两级上下联动,全面开展全市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集中整治统一行动。启动仪式结束后,由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物价局)、市旅委分管领导带队分成四组,重点对乌镇、西塘、南北湖等旅游景区部分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抽查,切实保障G20峰会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生熟混放、报纸上放排骨
南湖景区两餐馆被要求整改
在南湖景区旁的一家餐饮企业,吧台甜品区的冷柜内摆放着用于制作“面包诱惑”的长条面包。检查人员注意到,面包仅装在保鲜袋内。“食品的外包装袋在哪里?”“我们买回来就扔掉了。”“那购买的票证票据呢?”“也已扔掉了。”检查人员表示,这里存在食品日期来源不清的情况,食品必须保留外包装袋,采购时必须索证索票。
而在后厨的切配区,打开冷柜,上层是已完成切配的半成品肉类,下层是已经包好的烧卖,然而,这些都没有用保鲜膜封口,多处于裸露状态。检查人员打开多个冷柜,发现多存在熟食、生食、半成品混放的情况。“像这些熟食已经加工过了,之后不会再进行清洗,如果处于裸露状态,冰箱滴水就会直接滴在食品上,最好要用整理盒装起来,或者用保鲜膜封起来。”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景区内的另一家中型餐馆,厨师正在炸制香喷喷的排骨,但捞出的排骨放在哪里呢?原来,厨师在餐盘上垫了一层报纸,排骨就直接放在报纸上滤油!“报纸油墨不能和食品直接接触,会污染食品。”检查人员责令其立即整改。
在这家餐馆的冷菜间,同样问题多多:餐馆自制的酱油外包装容器发霉,食品桶没有放在货架上,而是直接放在地上,包括龙虾、肉皮等,也被放在了冷菜间,同时这里还成了存放米、糖的仓库。
南湖区市场监管局当即向这两家餐馆开出了整改通知书。
“春雷”行动持续半年
“三大一严”行动打响第一枪
昨天,四个检查组在检查中还发现了部分餐饮店存在酱鸭冷盘超范围经营、健康证即将到期、酒类饮料未明码标价、卫生状况不同程度脏乱差等问题。
不过,总体上看,景区大部分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情况较好。在南湖景区的一家餐饮店,食品添加剂保管柜上了锁,且由专人负责。餐饮店负责人表示,尽管平时添加剂使用量不大,但有些菜肴必须要用到添加剂,他们秉承“少进勤进”的原则,且有专用的秤,使用时会精确称量,避免厨师“毛估估”使用添加剂。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根良表示,近年来我市在加强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可控,趋势向好。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人员素质低、硬件设施差、管理水平低、诚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违法违规行为和无证经营现象仍偶有发生。因此,我市决定从今年3月开始到8月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抽检、大排查、大整治、严打击专项行动。而本次“春雷”行动作为“三大一严”专项行动的第一枪,旨在通过组织开展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整治,控制高危环节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全力做好重点对象、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切实解决食品领域突出问题,确保我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