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至上 中化青年勇跃创新潮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崔丽 实习生 尹海月
5月2日,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年轻人的热切期待中走上台前,对刚进行的一场酣畅淋漓的中化青年辩论赛点评:“创新型组织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宁总笑着说,“我的思想也不是圣旨,真理只会越辩越明。”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听到宁总的这一金句,场上辩手余卫岗的内心“一下被震住了!”然而,他并未感到意外,自2016年以来,中化集团进行大规模机构重组,一场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的改革大幕已经开启。
中化集团作为有着68年历史的老牌国企,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化年轻人成为企业改革大潮中勇于创新的弄潮儿。
“科学至上”万字长文引发改革冲击波
在这场以“不忘初心,科学至上”为主题的辩论大赛中,题目的设计围绕中化集团创新转型面临的新挑战展开: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哪个更利于公司达成创新发展目标?在企业发展创新过程中,是新产业领域升级迭代更重要,还是跨界延伸更关键?要以企业自主研发为主,还是外部消化引进为先?这些事关中化集团重大战略布局的题目交给这群90后辩手,思辩的火花,激情的碰撞,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
余卫岗是中化集团成员企业中国金茂的一名员工,辩论赛的这些题目让他感到“很有张力,充满挑战,这正是中化集团当下及未来的方向选择。”
实际上,改革已不仅是辩论赛上的唇枪舌剑,此时的中化集团正处在重大变革的“十字路口”,宁高宁董事长以“科学至上”为主题的万字长文引发的改革冲击波正在发酵、回荡。
一个月前,中化集团召开2018年高层研讨会,一篇名为《科学至上——in science we trust 关于中化集团全面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报告》的万字长文激起波澜。
这篇万字长文的作者正是被誉为“中国摩根”的国企老总——宁高宁。从执掌华润到变革中粮,宁高宁以其独到的商业智慧和管理哲学著称,被称为中国国企改革“教父”级人物,而他自称“国企放牛娃”。2016年,已近耳顺之年的宁高宁空降中化集团任董事长。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宁高宁反思道,中化的事业走到今天,我们周围的世界已变得面目全非,中化又到了一个真正的深刻反思战略和发展理念的时候了。他提出科学至上的精髓在于把中化打造成为一家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
这篇文章在集团上下迅速传开,有年轻人拜读后,“被惊到了”。余卫岗惊讶于宁总作为集团董事长,亲笔写下万字长文,对于中化集团的改革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思维,也很接地气,令人深思,引发探讨,“读后深受触动。”
“最漫长的会议”谋求变革新路径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中化集团逐渐发展到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业务板块,而现有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尚不足以支撑中化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2015年以来化工行业整体利润下滑,中化集团一度陷入赢利瓶颈。中化集团这个老牌国企如何转型升级再发展,成为宁高宁面临的一道严峻的现实命题。
2016年5月,一场前所未有的集团战略研讨会连续开了三天三夜,正是这场“最漫长的会议”为中化战略转型定下基调:要把中化建设成创新型石油化工企业。随之而来,集团进行重大机构调整,五大业务板块变身为五大事业部,以整合管理境内外的300多家经营机构,打响改革创新的发令枪。
“只有各个事业部做好了,集团总部才能真正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管股权过渡,才能真正地改制、放权,使其成为专业性的公司。”宁高宁说。改革后五大事业部享有更多自主经营权,企业面向市场的自主性增强,一些重大投资可以自主决策,以更灵活的机制适应市场竞争。
改革稳健推进。让中化青年印象深刻的是,在宁总“科学至上”万字长文中,创新成为高频词。
王亚璐摘得此次比赛的最佳辩手,这位91年出生的山东姑娘出口成章,展现出自信的神采。从3月开始热身辩论赛,她修改了十几遍稿子,对宁总提出的“科学至上”有了更深切的领悟,“以前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太肤浅了,现在认识到科学至上就是创新为王。”辩手张芮也感慨,“宁总启发我们思考创新无所不在,包括企业文化、组织管理,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中化青年军接力“科学至上”创新赛场
打造以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目标,促使中化青年更快速地学习进阶,以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使命,在“科学至上”的赛场上,中化青年接过创新的接力棒。
余卫岗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关注,他将创新理解成一种与时俱进的思维以及对行业前沿动态的密切关注,“比如我们地产板块,要做智慧住宅,就要加入很多科技元素,建设适宜现代人居住的住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程度,都需要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
“不是说国企的节奏就慢,我们这里的工作节奏很快,不是一天做一件事就行了,有时候一天要做十几件事!”王亚璐语速很快地说。 同她一样,直到晚上11点,张芮还在办公室工作,加班加点成为员工们的常态,“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司的螺丝钉,要不断学习,跟上企业的运转速度和发展方向,年轻没有理由懈怠。”张芮说。
“每天想的是如何完成业绩,如何做好团队组织建设,每一天都要保持奋斗者的姿态。”余卫岗说,在中化集团工作,不是以一种打工者的心态,而是以主人翁的心态在做事情,“大家的使命感都很强。”
在快速发展的行业变革面前,时代与行业的发展瞬息变化,大浪淘沙过后,只有真正走在时代前列、不断革新的企业才能乘风破浪,溯流而上,正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如言,“企业转型,本质而言,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
“今天的中化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它变成一家科学技术驱动、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和灵魂的企业是充满挑战但也是最令人憧憬和兴奋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它的难度和艰辛,如果它是我们的向往,也是我们生存发展之路,我们今天就应该开始, 因为目前是最好的天时。”宁高宁寄语中化年轻人,不仅要有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更要脚踏实地去落实。
一股青春澎湃的创新创业氛围在中化集团凝聚,团委书记张伟栋说:“企业的创新发展为青年们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团组织要引领青年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通过组织青年辩论赛等具有广泛参与度的活动为青年创新有力加油助力。”
中化发出科学至上青年宣言:以科学之名,放飞青春梦想!以事业之名,投身转型大潮!寻科学,求真知,新中化,新青年。in science we trust,in youth we believe。科学至上,青年最美的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