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倾倒渣土,藏的再好也会被“环保天眼”揪出来


为了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和手段,太原市在今年三月份安装罗克佳华提供的大气网格化环境质量监管系统,“小仪器 大防控”的微型治理初见成效,并揪出一系列环境违法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以非法倾到渣土为例,看看它是如何被环保大网格体系下的“环保天眼”揪出来的吧~
上传数据异常报警惹怀疑
5月1日,当人们在愉快的计划小长假如何游玩时,环保运维人员却处在繁忙阶段。据太原六城区监测平台数据显示,2017.4.25~5.3日,迎泽区观门前站点的PM2.5、PM10微观站监测数据一直出现异常。
经排查原因,环保运维人员在5月9日更换设备,但上传的数据仍显示异常,5月12日重新更换设备,16日配置到系统后数据恢复正常,但仍时不时出现某一时间段内PM2.5出现峰值的现象,这到底是何原因?
走访暗查、蹲点守候揪原因
环保运维人员调取了微观站点数据异常后的日报、周报,根据监测平台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发现了污染物的明显规律:每天3时-7时之间PM2.5数据会出现峰值,最高已超500,就是人们常听到的“PM2.5爆表”。
5月18日3点-6点
5月19日3点-6点
5月21日3点-5点
发现了污染物变化规律,环保运维人员开始进一步探寻微型站PM2.5升高的具体原因。
“这几日,一到凌晨,就会听见会有几辆渣土车产生的噪音,害的我经常失眠”走访监测点附近居民,他们向环保运维人员反映了这样的情况。为了证实“倾倒渣土、垃圾引起的PM2.5升高”这一猜想,环保运维人员通过连续几日的凌晨蹲守,逐步发现原因。由于附近拆迁,产生大量渣土、垃圾等,白天不敢倾倒。每日凌晨3点左右开始组织偷摸倾倒,天亮停止,道路周边瞬间变得尘土飞扬,这就致使(观门前)站点每日3点—11点PM2.5、PM10数据发生异常报警。
环保执法有的放矢,确保环境质量优良
结合微观站数据异常和实地调查结果,环保局及时采取了措施进行管理。目前,监测数据已恢复正常值。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测工程技术中心李玮李玮介绍,环境监测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我们期望“环保天眼”,能改善环保管理体系,将环保局以前的“发现问题—调查取证—执法处理—解决问题”工作模式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提高解决问题效率,使环保工作成为常态化。
大气网格化环境质量监管系统促进了环保部门的取样执法、信息互动,提高环境监管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同时及时发现倾倒大量渣土、垃圾等环境违法行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夸赞说,监测系统和微观站设备,织起一张环境保护的“天罗地网”,在监测污染源和发现污染事件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将很多环境违法行为扼杀在摇篮里。